工业是重庆经济发展第一要务
■本报记者 童辰
这个题目实际上是尹明善出的,自从多年前与这位现任重庆市政协副主席相识,大致每隔两年我们都要深谈一次——并不局限于他的企业——尹明善现在是中国个人无形资产第一人,大部分的原因是因为力帆。
2008年的重庆“两会”是一次继往开来意义深远的盛会,作为以前瞻性报道为追求的中国经济时报,自然希望能对重庆下一步的工作多少有点益处。于是请教尹明善。“有几个地方重视得还不够,一个是工业,一个是开放,还有一个是长江。”尹说:“但是排第一的应该是工业,尤其是民营工业。”
于是记者又请教重庆市经委主任吴冰:“其实,重庆市委市政府领导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是清醒的,但是讨论一下这个问题对重庆的发展很有好处。”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民族产业的脊梁
“上帝要想让谁受苦,就让他去干制造业。”在面向企业家的课堂里,这句话现在被经常引用。
“这句话有它的道理,”尹明善说,他还记得8年前,时任国家经贸委主任的李荣融到力帆视察时告诉他的那句话,“老尹啊,当今世界,只有30%的利润是分配给做产品的。”
“所以,一个有责任感的企业家,既要涉足金融——因为企业要赢利,更要搞工业,因为那是现代国家的产业基础,国家就业、税收的主要依靠,只有社会和谐了,企业才能长远发展。”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民族产业的脊梁,”尹明善这句话让记者想起多年前他造汽车时对中国经济时报说过的另外一句话:“万一发生战事,我的工厂稍加改造,就可以生产战车。”
具体到重庆,吴冰也表示:长期以来,工业都是重庆的重要支撑,一旦不注意,这个支撑萎缩了,迟早要出问题。
吴冰看到,有些地方已经出问题了。“比方说深圳和珠海,他们条件差不多,也是同时起步的,现在他们可以同日而语吗?”
更突出的是海南省和北海市,“没有产业支撑的房地产狂热带来的危害是灾难性的。”鉴于房地产暴富的道德怀疑,老尹很早就关掉了他更早开办的房地产公司。
就在记者与尹明善和吴冰讨论这个问题的两个多月前,全国人大内务和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原重庆市委书记黄镇东的秘书王辉回到了重庆,他放弃了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回市委工作的机会,悄悄到某区的经委报到,“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工业之于国家的重要性。”
工业是重庆最该干好的事情
吴冰提出这个看法有四个依据:
第一,发展工业是重庆的比较优势。“我们处在中国地理几何中心,有八条高速公路、九条铁路、一条长江、一个空港,比沿海都市更有交通物流优势;我们有2000万劳动力、50多所大中专院校、400所中等职业专科学校——人力资源比较丰富;不用讲和东部相比,就是和西南与我们接壤的五个省相比,重庆的水电气煤都是相对便宜的;我们是直辖市,政策优势更是明显。”吴冰认为:“可以说,重庆是中国发展制造业最好的地区之一。”
第二,重庆要搞城乡统筹,也必须要优先发展工业。“因为重庆是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并存的,后面两大必须要靠大城市来支撑。但是城市实际上是个空间概念,就是人的聚集度高就叫城市了,但这个城市要能带动农村、带动库区的话,像薄书记说的,它必须要发展城市的经济,城市经济中很重要的就是城市服务业和城市工业。”
“服务业是第三产业,它是必须建立在一产业和二产业基础之上。”
第三,重庆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产业基础、技术力量,有非常好的工业基础,“即使我们那么多国有企业从市场退出,但是它培养了大量的人才——像那些大的民营企业家,很多都是从国有企业出来的。”
第四,工业本身就是重庆的一个支撑,你如果不把它加大、加快,让那个支撑萎缩了,迟早会出问题。像市场经济发展初期的重庆为什么困难?实际上,困难主要是工业困难,工业困难全市都困难起来了,工业一好,全市都好起来了,因为它在重庆经济结构里面比重太大了。
政府层面:首先是确立工业强市的指导思想
那么,从政府层面讲,“首先是要确立工业强市的指导思想,其次是要坚持改革开放,作为内陆地区,特别要重视开放的力量,”吴冰说。具体操作层面呢?这位在工业系统工作了二十多年的经委主任提出了四个关键问题:
首先是要抓住重点,重庆市经委提出的重点,“就是五个基地加两个支柱产业。五个基地:一个是汽车摩托车,一个装备制造业,一个高新技术,一个材料工业,一个石油天然气化工。两个支柱就是劳动密集加上能源产业。这就是我们工作的重点。”
第二,靠大投资、大项目、大产业、大企业、大基地这五大抓手,抓住重点。比如现在的大基地就是五大基地;大的企业,我们准备按照“1221”,到2012年形成一批大企业集群,就是1个过1000亿的企业,2个过500亿的企业,20个过100亿的企业,100个过10亿的企业。
这样才能形成大投资,我每年要投1000亿元以上。因为在重庆要有一个基本观念,我们还是一种以投资拉动、工业带动的发展模式。
第三要加快园区的发展,因为园区是我们发展的一个非常有利的平台,这也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工业要相对集中,污染要集中治理,而且要为投资者搭建好基础平台。
第四,要加快民营经济的发展。民营经济在直辖初的时候不到20%,现在在工业里面有51%、52%了,这一块我认为要加快,加快民营经济等非公经济的发展。两手都要抓嘛,一手是国有大企业集团,另一手也要抓好民营经济和外资。
第五,就是技术创新。总书记很看重技术创新,按照科学发展观减少投入、减少物质的消耗,必须要搞技术创新。我们搞技术创新现在也是有效果,就是要做好两个基本点:一个要抓好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因为重庆市是工业城市,因此企业技术创新在重庆市的技术创新里面占的比重是比较大的。而且我们企业的技术创新程度在全国算好的。比如我们新产品的产值率达到29%,全国第一;企业科技研发经费占总收入比重达到了1.8%,也是全国第一。
企业为主体,“还有产学研的结合,我们的企业发展要和学校、研究院结合起来,而且我们按照这样的模式搞得很好。像风电,我们是和重大紧密合作;还有轻轨车厢是和汽研所、科委紧密合作的;我们的节能减排的方案是和重大紧密合作。我们甚至还和国外的研究所合作。”
第六,就是要加大节能减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