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盲犬的中国困境
-实习记者/熊巧
中国有1000多万盲人,使用的导盲犬却只能用个位数来计算
北京市石景山区的永乐西小区,冬日的阳光洒在宁静的草坪上,导盲犬训导师宋雅楠摘下Lucky的导盲鞍,Lu cky立刻精神起来,使劲抖抖身上的毛,噌地就跳出去,在草地上撒欢儿奔跑。
这只高大健硕的金毛猎犬像阵风一样无拘无束地跑来跑去,20分钟以后,训导员拍拍手,它马上就乖乖地跑回来,戴上导盲鞍,立刻进入工作状态:平静,稳重,训练有素。
Lucky的故事
Lucky是北京的第一只专业导盲犬,是去年12月3日世界残疾人日,由中国首家导盲犬培训基地——大连医科大学导盲犬训练基地赠送给中国首位残奥会冠军平亚丽的礼物。平亚丽当选为奥运火炬手,打算和Lucky一起,完成火炬传递。
平亚丽曾专门前往大连进行“面试”。在测试过她的身高、定向行走能力、身体素质以及要去的目的地后,基地才为她选择了Lucky这只步速最快、身体最壮、嘈杂环境下适应能力最好的导盲犬。
宋雅楠说,本来平亚丽不喜欢狗,她和Lucky见面的第一天,根本不想亲近它,甚至没有去抚摸过它。直到下楼梯的时候,Lucky在离楼梯一步远的时候停住了,她伸脚往前探了探,明白了,突然很感动。到现在,她已经把Luck y当自己的家庭一员了。“Lucky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它了!”平亚丽说。
“它太聪明了,一次就认识路了。来平大姐家的第一天,我们进行目的地训练。回来路上Lucky突然自己一拐弯进了一栋居民楼,我奇了怪了,使劲拽它,‘怎么回事?这是去哪儿啊?’我一抬头,才发现自己居然没看见楼门口的大招牌:‘平亚丽按摩院’!平大姐后来开玩笑说,Lucky不光导盲,还导傻。”
Lucky已经成了永乐西小区的明星狗,人见人爱,对任何人来说,它是绝对温顺和安全的。Lucky的鼻子上有一道伤疤,是被一只两个月大的小狗咬的。“Lucky40公斤体重80公分的大个儿,是那只小狗的几十倍大,居然根本不还手,鼻子上流着血,只知道往我身后躲。这就是导盲犬,对人来说安全,连对狗都安全。”宋雅楠说。
但是Lucky还是遇到了一些麻烦。平亚丽曾带Lucky去石景山养犬办,想给它上一个北京户口,鲁谷派出所为导盲犬Lucky的问题还专门开会讨论,但最后认为,公安部门虽有明确规定导盲犬可以免费上户口,但因为目前没有一个认证导盲犬的机构,所以无法为Lucky上户口。
在平亚丽家附近的一家超市,她和Lucky被拒绝进入。“我说Lucky是导盲犬,性格温顺,从来没有咬过人,但工作人员还是说大型犬不能入内。我们去地铁站也遇到了同样的经历,地铁工作人员在知道这是导盲犬后,逐级向上请示,结果还是不能进去。”
“我们基地对导盲犬有上下公交车的训练,可是公交车不让上,每次Lucky去公共汽车站,看见一辆一辆来了又走了,都不让它上,它可难过了。到后来,看到车来了它一动都不动了。有些超市不让它进,还大声训斥过它,它也是这样,不再情愿去了。它能读懂人对它的态度。我就是担心这样下去,它带盲人乘坐公交车的功能会退化。”宋雅楠说。
生活因导盲犬而改变
除了Lucky,在大连还有4只训练成功的导盲犬在为盲人服务。26岁的文世鹏在去年9月份成为其中一只的使用者。
文世鹏告诉《新世纪周刊》,他很早就知道导盲犬了,一直都渴望能拥有一只。2005年导盲犬训练基地成立的时候,他在盲协的组织下去参观训练,2007年7月份,盲协通知他去报名领养导盲犬。经过一系列的条件考核(比如具有基本的定向行走能力,每天使用导盲犬不少于1小时,邻居不反对养狗等等)之后,文世鹏来到训练基地,挑选了最适合自己的沙沙,进行为期3周的感情培养和共同训练。9月份的时候,他就开心地把沙沙抱回家了。
“现在有了沙沙,想啥时候出门就啥时候出门,这是从来没有想过的事。”文世鹏说,以前出行都要等家人、朋友有空的时候带自己出去。“前几天我们俩去了趟工商局!一路上我打听路,它提醒我上下台阶和绕开障碍物。沙沙认路的本领非常强,走一两次就能记住。我现在就特别喜欢和它一起散步,一起锻炼身体,有时候一走就走4个多小时。”
这个年轻人自己创业,在大连软件园开了一家小按摩院。比起在北京的Lucky,沙沙的运气要好很多。作为工作犬,它在大连市很顺利地上了户口。文世鹏希望经过努力,能让沙沙坐上公交车和火车。“如果能坐火车,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去趟长沙。沙沙是一个长沙的志愿者从北京买回家的宠物,它8个月大的时候,这个志愿者发现它有做导盲犬的潜质,就开车把它送到大连,送给了训练基地。我要带着沙沙当面去谢谢他。”
淘汰率极高
这些导盲犬都是出自被称为“中国导盲犬之父”的王靖宇博士。王靖宇今年44岁,从小喜欢动物。2001年,这位广岛大学毕业的动物行为学博士回国,作为引进人才被招聘到大连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2004年10月,在辽宁省科技厅10万元的经费支持下,他从大连、鞍山等地的宠物市场买回一批小狗,按国际导盲犬联合会的标准尝试训练。
“最适合导盲的拉布拉多犬训练淘汰率也达到60%。”王靖宇介绍说,“挑选过程中淘汰就更多了,一只背后有一二十只,所以导盲犬的培训成本不是一只狗的钱。”
2007年6月,训练人员回访时突然发现导盲犬“石头”容易因为紧张而出现一些攻击性,这是绝对不能允许的。于是“石头”不得不离开它服务不到3个月的大连女盲人由亮,被送给一户寄养家庭做宠物犬。
也是在去年6月,训练员刘爱坤偶然发现,他已经训练快一年的“丁丁”有爱朝儿童叫的毛病。“以前它见过很多小孩,都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哪怕一百次里有一次,我们也不能冒这个险。”
挑选导盲犬的标准主要是性格,其次是健康,外表漂亮的重要性仅仅在于给路人安全感。“一点攻击性都不能有,特别好动、特别静的都不行。最适合做导盲犬的拉布拉多和金毛猎犬两个品种本身都是运动型的,但一进入工作状态,亲近其他人、嗅东西、追小动物和同类的习惯都不能有,害怕汽车,甚至不喜欢电视,都不行。”刘爱坤说。
作为导盲犬,是要失去很多乐趣的。它们在6~8个月的时候就要做绝育手术,杜绝发情。从小不能玩球,不能追跑打闹,不能吃狗粮以外的食物。这些都是为了让它们在工作的时候,能不受路人的干扰和诱惑。
导盲犬能辨别10个左右英语指令,“实际上并不是它听懂了英语还是汉语,你的很多细节都能体现出当时的意图和情绪,哪个动作会让主人满意,它已经形成了模式”。刘爱坤说。
“导盲犬的合格标准一共有70条,难度最大的还是分析判断能力。犬是天生的红绿色盲,需要靠车流判断过街时机,当然盲人也要听。对障碍物一般我们要求在距离6米左右避开,斜线绕行,没有井盖的下水道它也应该知道。虽然要求导盲犬能记忆最常走的7条路线,但盲人脑子里要有个大概的地图,或者说有定向行走能力,具体走的时候才由犬判断。它是通过一套行为综合判断你要去哪里。”王靖宇介绍说。
训练基地的困难
发展到现在,大连导盲犬培训基地已经有26只在训的导盲犬,5只训练成熟交付盲人使用。王靖宇认为导盲犬训练现状可以用两个“杯水车薪”来概括,一是一年5只导盲犬对大连4.8万、全国1233万盲人可谓“杯水车薪”;另一个是经费,省科技厅的项目结束后,学校能提供的支持只有免费使用场地、设施,再加上学生志愿者和义工的帮助。
国外导盲犬的经费一般是政府、企业和个人捐助各占1/3。但大连导盲犬训练基地目前主要靠王靖宇的个人投入,目前王靖宇已经投入了50万。“我在日本九年的积蓄,已经花得差不多了。总这样也不行,支持不下去的。孩子十七八岁,现在一个人在日本念预科,自己打工,生活费自理,我给他出学费。学费也不少呢!要是出点啥意外,也没啥保障??现在不敢去想这些,不敢去想家庭、父母。不然就没法做事了。”
现在导盲犬训练基地5名专职训练员都属外聘人员,没有寒暑假,周末还要值班,还有一名兼职的兽医。“每人每月 1200,他们都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全凭一腔热情在做事业。“基地的小刘,在德国学了4年回来,找工作太容易了,他拿他的专业知识在我们这儿干活儿,这1200都不能叫做工资,顶多叫补助。我一方面为他们感动,一方面觉得很愧对他们。”王靖宇说。
“12月30日刚刚跟大连狮子会签了个协议,他们一年给10万块的钱物资助。”王靖宇说。但是10万块还远远不能解决基地的经费难题。江苏先声药业有部分经费指定用于慈善事业,已经承诺提供汽车,但是,“油、司机和保险的钱从哪里出?”王靖宇对接下来的这些问题仍然感到发愁。
“我们人手不够,训狗的任务很重。现在急需要一个外联人员,做一些宣传和联系捐赠的事情。我这人不擅长外联,也不会主动做宣传。”
导盲犬事业需要更多支持
“中国有1233万盲人,这么大一个群体,如果把他们的自身价值都实现出来,是多大的力量啊。但如果都需要一个健全人来照顾,又是多大的劳动力浪费。盲人自理能力差,并不等于智力差。他们大多数人都是自强不息的。”王靖宇说。
目前国内对于导盲犬仍有诸多政策限制。2003年颁布的《北京市养犬管理规定》禁止养犬人携犬进入市场、商店、饭店、公园、公共绿地、学校、医院、候车室、风景游览区等公共场所,虽然这一规定对盲人养导盲犬和肢体重残人养扶助犬有所优待,比如免费上户口,因为没有导盲犬的认证机构,这些优惠条例形同虚设。
2008年残奥会在即,“听说要通过临时立法解决一些问题。”王靖宇说。
王靖宇的训练基地会定期举行一些义卖,义卖品包括宣传册、台历、徽章和文化衫。义卖的收入微薄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他们只是希望借义卖做些宣传,“使更多的人认识、了解导盲犬。”
“现在还是宣传不够,希望政府能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帮助。”王靖宇对《新世纪周刊》说,“我们的近邻韩国、日本,都是从小就进行普及教育,小学教科书里都教什么是导盲犬,我们能为盲人做些什么。在幼小的心灵里播下善的种子。我现在做导盲犬这项事业,其实是为了教育明眼人。是要让大家知道,有很多盲人需要关爱,导盲犬是有效手段之一。和谐社会这个说法很好,不是唱高调,是实实在在地做事情,我就从我的专业做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