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校长遇上县长
以前不来报道我们绥德的大好形势,现在一出这事你们就过来,这不是给我们的工作添乱吗?
本刊记者 郑廷鑫 发自陕西绥德
新来的县长崔博
据当地一位老干部说,在县长崔博之前,绥德官场最著名的领导是曾经的县委书记兼县长曹世玉。
沿着绥德县城的主干道赶往绥德县政府所在地“万顺广场”,在四五公里的路程中,可以看到碑文落款名为“曹世玉 ”的石碑有8块。
“绥德人民好福气,来了书记曹世玉,有德有才有魄力,对上对下讲实际……”这是绥德县一位离休干部创作的顺口溜。
2000年10月,曹世玉任绥德县委书记兼县长。之前的1999年,县里连续换了3任县长。2000年,半年之中没有县委书记,县级领导班子处在半瘫痪状态,23个乡镇工作普遍瘫痪,全县661个行政村中有243个没有党支部和村委会。那时候,绥德是陕西省有名的“烂杆县”。
陕西作家冯积岐在《陕北有这样一位县委书记》中描述,曹世玉开展了“绥德县干部任用制度改革”,“落实群众对选拔任用干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让群众自己选择领路人”,使得“老百姓深恶痛绝的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的不正之风在绥德没有了”。
一位熟知当地政坛的人士说,曹世玉的做法很好,但跟当地官场的习惯显得格格不入。而且县委书记和县长的权力集中于一人手里,也容易落下口实。后来,“可能是上面的意见,也可能是自己觉得不妥”,曹世玉辞去了县长的职务,之后又调往市里工作。
曹之后的县长是苏志中,苏之后是赵勇。
现任县长崔博今年40岁,毕业于西北政法大学,1989年6月入党,之前在榆林的另一个县横山任副县长,2007年6月出任绥德县长。
快退休的校长高勇
从政府大院旁的一条小道爬上一座小山坡,不到一公里的路程,便到了绥德县职业中学。
穿过两扇旧铁门,右边是一栋两层的小办公楼,门口挂着泛黄的孔子、居里夫人的画像。再往里面走,有三排土砖砌的平房,这是教室。角落的操场,黄土上竖着三个篮球架,只有一个有篮筐,在黄土高原的西北风中微微晃动。
绥德的气温已经降到零下十度,可教室里并没有暖气,只生了一个炉子。学生们都在教室里,在风琴声的伴奏中唱着《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
中午11点,学校的灶上升起炊烟,这天是周五,按照每周二、周四、周五3天有肉吃的惯例,学生的午餐能尝到肉味。
虽是职业中学,实际上,绥德职中只有一个专业:文艺班。
校长高勇说,以前也曾办过缝纫专业、煤炭专业,但都因为经费问题,买不起设备而停办。文艺班教唱歌跳舞,不需要多少设备,成本较低。
高勇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榆林师院中文系。1989年,从绥德县农职学校校长调任绥德县职业中学校长,至今已有近20年,明年即将到退休年龄。
当校长遇到县长
2007年6月21日,财政部、教育部联合印发了《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助学金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共同出资设立,资助标准每生每年1500元。《办法》还明确要求,“学校于学生入学一个月内将助学金发放到受助学生手中。”这意味着,如果9月开学,10月学生就应该拿到第一笔助学金150元。
2007年11月12日,榆林市财政和教育部门下发关于中职教育享受国家助学金的通知。而一直到12月18日,职中的一位老师才从市里带回了这份通知。
第二天,高勇把这份通知带到了县教育局,便开始为这笔助学金奔波。
在拿到教育局长和主管教育的副县长的签字后,他先后5次去找县长崔博签字,却始终找不到,“可能县长特别忙吧。”
只有县长签字,这笔钱才能下发。因此,2007年12月25日,高勇第6次来到县政府,终于见到县长了。
据高勇回忆,当天上午8点多,他来到县长办公室,崔博正跟人谈话。当他走出办公室时,高勇便拿着单据跟在其后。
当时崔博正准备参加上午9时的“国务院普九债务清欠电视电话会议”。在从三楼办公室走向一楼过程中,高勇一直在请求。到了政府大楼门口,高勇看到崔县长坐上副驾驶位置,关上车门,便把车门打开,“希望他能签字”。
高勇说,县长并没有签字,而是喊来保卫科人员。同时,一直跟随在旁边的人事局一离职人员和教育局局长将他拉开。
高校长只得返回学校。
教育局
1月10日,绥德县教育局办公室。
一个人见到记者,往门口走了几步又走回来,他说,我不是这里的工作人员,我也是来办事的。问及何时收到榆林市财政和教育部门关于中职教育享受国家助学金的通知,他用钥匙打开抽屉,拿出文件接收记录核对,“肯定是12月19日,中央电视台都拍了这个记录了。”
另一个工作人员说:你有权采访,我也有权不接受你的采访。当听到记者说“我听到有些群众的意见”时,两个人立刻站起来打断,“群众都是乱说话的。”
敲响教育局长刘世国的办公室门,两个人来开门。同时,两个人都立刻否认自己是刘世国,都说自己是来办事的,局长不在。一个人挤出门匆匆离去,另一个一再否认,也关上门离去。
时间倒回2007年12月25日,绥德县教育局。
当天高勇回到学校没多久,就被县教育局领导叫去开会,上午10点,在教育局内部会议上,宣布了对高勇的“三条处理决定”:一、责令高勇立即停职;二、要求高勇向县长赔礼道歉;三、要求他在政府合适场合做公开检查。
派出所
当天,县长崔博开完会议后,高勇和县教育局长刘世国到崔博办公室向他赔礼道歉。
高勇没有想到,县公安局城关派出所此后对这一事件的经过进行了详细地查问。警方认为高勇的行为构成“扰乱机关工作秩序”,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县公安局决定对高勇行政拘留7天。
一个政府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校长拉县长签字之后,肯定是政府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向公安局报案,具体是谁,他也不知道。
从上午11点半开始,高勇就呆在城关派出所。此后,他申请了行政复议与暂缓执行,教育局长为他缴纳1400元保证金,他在行政处罚通知单上签了字后,离开了派出所。
此时是下午6点半。
高勇说自己当时很混乱,记不起公安局处罚的罪名,只记得当地公安局给他的行政处罚通知单大概写着“无理阻挡主要领导,造成开会耽误时间。”
高勇迄今认为自己并没有做错,“最多就是有点心急,因为已到了年底,不签字就得拖到第二年,还有第二天我还得赶去给刚去世的哥哥送葬。”
议论
1月9日下午,县政府旁边的子州图书馆前面。
一群老人用陕北方言议论着,嘴里不断地迸出两个人的名字:绥德县长崔博和绥德职中校长高勇。
关于这事,老人们已经议论了半个月。现在,他们正分成两派激烈辩论。一方认为县长很忙,校长不该穷追不舍,影响了县长的工作;一方认为校长是条汉子,敢把县长拉下车。认为校长做得不妥的人占据了多数,但少数派也依然坚持己见。
然后,一个接一个的老人围上来,有退休工人,有老干部,纷纷对政府的工作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话题又回到县长和校长的事件上来。这段时间,他们已经无数次议论过这件事情了。
而网络上对这件事情的议论就更加激烈了。与老人们两派对立不同的是,媒体上的很多评论把矛头指向县长,认为县长对待校长的态度恶劣就是对人民群众利益的漠不关心,网络上甚至有人把崔博评为“史上最牛县长”。
处理
1月4日晚,榆林市委书记周一波从外地出差回到榆林,得知这一事件,他召集了在榆林的市委领导,连夜出发赶往绥德县调查处理此事。
当晚,周一波带领市委的副书记、纪委书记和宣传部长以及绥德县主要领导,前往高勇家,“双方互相致歉”。公安局长任文国也向高勇道歉了,不过,他反复强调,自己是“代表部门和局里领导进行道歉的”。任文国的个人观点是:“不能说一点错也没有,双方都有误会。不过,并没有剥夺他的申诉权,允许他申诉,也没有马上拘留他。”
1月5日凌晨1时,周一波在绥德县委主持召开了有关此事的专题会议,提出要立即撤销绥德县公安局、教育局对职中校长高勇的处分决定等六条处理意见。周一波表示,应该自觉接受人民监督,特别是舆论监督。
整风
此后,绥德县委、县政府立即下发文件,组织安排为期一周的思想作风整顿活动。干部们被分为“部门和单位”及“ 乡镇政府”两组参与民主生活会的讨论,“县长崔博在会上作了深刻检查”。之后,“又召开全县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会议,认真反省,寻找思想和工作中的不足与差距”。
1月5日,榆林市纪委书记周树红任组长的调查组进驻绥德。周树红向媒体表示,“县长崔博要写出书面检查,并在全县干部会议上作深刻检查。要把坏事变成好事,让所有干部能真正地转变作风,落实政策,依法行政。”
县委书记赵勇对本刊记者表示,整风运动是县长不签字事件引起的,因为“这个事情肯定有不妥的地方”。对于调查组的工作,赵勇表示,目前调查组已经结束调查,但还没有其它指示。然后,“其他问题你去问宣传部吧”。
宣传部的工作人员见到记者后,立刻表示,我先请示领导吧。
宣传部的另一个办公室。一个中年男人连称自己不是领导,其他人是乱叫的。第二天,他又向记者说自己是“徐部长 ”。徐部长发问:以前不来报道我们绥德的大好形势,现在一出这事你们就过来,这不是给我们的工作添乱吗?
对于网络的评论,徐部长认为,这本来是件小事,只是一些误会而已,没想到在网上会引起那么大的争议。“网上一些人是在胡说八道”,“以前没有网络的时候多好啊,想让他们怎么说就怎么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