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与设计图严重偏差
“豆腐渣工程”浮出水面
按照山西省交通质检站的要求,建设单位应立即组织施工、监理及设计单位进行全面停工整顿,对已完工程组织全面复检。但是刚开始的时候,复查复检工作进行得很不顺利。
作为建设方的保德县三元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委屈地对记者说:“客大欺主啊,人家国家大公司根本不听我们的话,对我们提出的要求也不置可否,就连我们花钱委托,本来应该向业主负责的工程监理公司也不积极配合,人家和施工方毕竟是从一个单位出来的同事。
在建设单位当时自检自查时留存的影像、图片资料中记者看到,建设方通过在喷射好的混凝土墙体上凿的洞穴发现了空洞,而且空洞现象非常普遍。更让检查人员难以容忍的是,这些空洞是人为制造的,施工方把石棉瓦当成隔板,或者在钢筋上挂上塑料布,然后再喷射水泥,使隧道钢筋水泥混凝土与隧道岩壁之间形成脱空、空洞和缝隙。
隧道工程技术人员说,隧道支护的目的是防止隧道坍塌,隧道的支护应依据操作规程和设计要求进行,首先是打眼放入锚杆,第二是注浆锚固,第三是用钢筋与锚杆焊接后将锚杆连成网络,第四是将钢筋锚杆网络与工字钢拱形支护进行焊接,第五是喷射混凝土,最终形成一个坚固的钢筋水泥初期支护网。
隧道工程技术人员对记者说,隧道施工质量的关键是支护,支护的基础是精确的爆破与开挖。由于工程的层层转包、分包,为了节省资金,施工方只能牺牲质量。施工队伍采取放大炮的方式进行爆破施工,形成大面积超挖后,又通过偷工减料所进行的隧道支护进行了掩盖,使已经完成的隧道工程形成了大面积的脱空和空洞现象。这种支护由于没有和隧道顶、壁紧密连接,犹如空中楼阁,起不到支护的作用,不仅掩盖了超挖现象,并形成了空洞的事实,更埋下了事故隐患,随时都有可能发生隧道坍塌事故。而按照隧道初期支护与围岩间公路工程施工规范和质量评定标准,均明确规定不能有脱空和空洞现象存在。
2008年1月16日,记者在隧道出口处不远的一处石砌的挡土墙工程工地现场采访时看到,建设方一名姓李的工程师把手伸进石缝里,随手就可掏出砌缝的水泥,用手轻轻一搓就成为粉末状。李工程师对记者说,这是用石粉砌筑的,灰浆里根本没有水泥,即使是石粉浆砌筑,也没有填实,从坍塌的断面看,空洞随处可见。这就是典型的豆腐渣工程。
权威机构鉴定隧道施工多处不合格
2007年1月,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工程质量司法鉴定中心受司法机关的委托,来到朱家川至保德庙峁二级公路工地,就路基填方工程、路基挡土墙工程、涵洞工程、隧道工程的施工质量进行司法鉴定,2007年6月26日,经过鉴定技术人员5个多月对试块的检测计算,提出了如下意见:
隧道内已完工程初期支护与围岩间普遍存在脱空或空洞现象,不符合“喷射混凝土不能有空洞,喷层内不允许添加片石和木板等杂物”的规定;喷射混凝土强度不符合“时间抗压强度平均值不低于1.05设计值,任一组试件抗压强度不低于0.9的设计值”的规定;洞口仰坡防护钢筋间距不符合施工图纸第五册中钢筋焊接网片的规定;围岩注浆锚杆孔内注浆不饱满,不符合“锚杆孔内灌浆密实饱满”的规定;挡土墙砌体都存在灌浆不密实及空洞现象,不符合“浆砌时坐浆挤紧,砌填饱满密实,不得有空洞”的规定;涵洞砌体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裂缝及一处盖板涵洞侧墙存在砌体通缝现象,不符合“砌块应分层错缝砌筑”及“砌缝无裂缝”的规定;采点检测三处支架间距,就有两处支架平均间距小于支架设计间距,不符合施工图册和国家行业标准“钢支撑支护安装间距允许偏差正负50毫米”的规定;开挖断面普遍存在超挖现象,不符合国家行业标准《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拱部超挖允许最大值150毫米及250毫米”的规定。
对朱家川至保德庙峁二级公路工程所做的司法鉴定,由于采撷样本的严谨和技术手段的先进,鉴定结果得到了业主建设单位的基本认可。在检测隧道初期支护工程背后是否存在空洞时,采用了雷达扫描检查,并且和剔凿试点验证,在对中空注浆锚杆部位进行注浆饱满度检测时对喷射混凝土、砌体砌筑砂浆随机取样进行强度试验,对隧道开挖断面进行断面仪扫描检查,对隧道钢支撑拱架按不同支撑类型进行现场清点并以此计算平均值。
权威的司法鉴定最终能否成为司法认定的依据还需时日,但鉴定结论中指出的钢筋间距不合格,中空注浆锚杆孔内注浆不饱满,挡土墙涵洞砌筑空洞、通缝、裂缝、砂浆不密实及强度不够,钢支撑支护安装间距不合格,隧道开挖严重超挖等一系列问题,已经对这个豆腐渣工程做出了透视,结果让人们一目了然。
山西路桥公司遭建设方驱逐
“豆腐渣工程”指的是那些由于偷工减料等原因造成的不坚固的容易毁坏的有危险性的工程。“豆腐渣工程”成为烂工程的代名词始于1998年抗击特大洪水期间甚至更早,从那时候起,“豆腐渣工程”这个名词就广为人知。
豆腐渣是没有粘性的,易碎而且脆弱,山西路桥公司在修建朱家川至保德庙峁二级公路工程时用石粉代替水泥,石粉渣在工程建设中的特性恰如豆腐渣的性质,可见他们对“豆腐渣工程”又有了新的“诠释”,也算是一个“创举”了。
事实上许多“豆腐渣工程”都类似于山西路桥公司修建的朱家川至保德庙峁二级公路工程,都是利用自己的建筑资质承揽项目,然后再转包出去,以致造成层层承包、层层剥皮的现象,制造了一个个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的豆腐渣工程。
按理说,“豆腐渣工程”应越来越少才对。可现实演绎的却是,“豆腐渣工程”屡禁不止,而且造成危害的速度也不断被刷新。据有关方面统计,在一些地方近些年发生的腐败大案要案中,90%以上与建筑工程领域项目有关。
2007年8月12日铁路客运专线秦东隧道发生坍塌事故,就是因为施工时分步开挖断面过大,支护强度不够和没有紧跟,量测反馈不到位,不符合隧道“基本维持围岩原始状态”而埋下的隐患。让人值得庆幸的是,朱家川至保德庙峁二级公路工程的业主是当地一家民营企业,他们发现工程隐藏的和暴露了的严重缺陷和安全隐患后,已经将山西路桥公司驱逐出场。记者在工地现场看到,隧道内支护、喷射混凝土的作业正在重新进行着,一道道石砌的所谓挡土墙被重新扒开,一处处路基下陷的路段上的混凝土板块被重新掀翻。可以说朱家川至保德庙峁二级公路工程的损失是严重的,但业主突破工程预算额度以保证工程质量的行为,是向社会负责的一种积极行为。(网络报首席记者 关键 山西摄影报道)
[上一页] [1] [2]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