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郑州1月24日电(记者刘雅鸣、程红根)所有行政村通油路或水泥路;全省实现“户户通电”——翻开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涉及让农民得实惠的章节,无论是展现过去的成果,还是对未来目标的设置,人均概念的广泛引入令人关注。
“核算单位的变化显示着这个中国农民最多的省份,正在让实实在在的利益逐步落实到每位农民身上。”河南省一位人大代表表示,以往,在承诺为农民兴办实事时,更多的是一堆大而化之的数据,一说到人均却难免尴尬。
作为全国人口最多的农业大省,解决好7000万农民的民生问题一直被列入首要任务。
河南省省长李成玉介绍,随着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全面落实,河南真正实现了对农民的“多予、少取”,为广大农民群众办了一些多年想做而没有条件做的事情。农民享受到了更多改革发展成果。
2007年,河南在中西部地区率先实现了所有行政村通水泥(油)路;农村户用沼气增至235万户,占全国总数的近10%;全省农村中小学课桌凳更新工程全部完成,748.2万名农村中小学生人人用上了崭新的课桌凳;投入41亿元,新建、改造农村中小学校舍1162.7万平方米,在全国率先完成危房改造任务;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县(市、区)达143个,覆盖农业人口90%以上;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农民适龄同住子女安排入学21.06万人,入学率99.99%,基本做到了应入尽入。
据了解,2008年,河南除继续重点投资改造县乡公路、解决农民的安全饮水问题,新增农村户用沼气外,还将建设目标更多地投向了广大农村的社会、文化事业上。
新的一年,河南要使60%的行政村实现一村一月放映一场公益性电影;要组织百部流动舞台千场演出送农民;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将全部免费提供教科书;秋季开学时全面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还将在全省农村全面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前实现基本覆盖全省农村居民的目标;逐步将农村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实现应保尽保。河南农民将得到更多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