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纷争事调出艳阳天
——北京朝阳区实施多元化联动调处机制
统计数据显示,从2004年到2007年,北京市朝阳区共调处各类纠纷101692件,调解成功率为93%。人民调解职能的有效发挥,使区法院民事案件的受理数在2006年首次下降。
在这里,形成了一张可以将街道、社区、市场、企事业单位民事纠纷一网打尽的“人民调解网”。
人民调解构建起和谐社会的第一道防线
高碑店村是一个有着3000多户、常住人口近6000人,外来人口达上万人的村子,张月兰作为村调委会主任,不管什么矛盾,到她这里大都能有一个满意的了断。
打铁先要自身硬,张月兰上任没多久,硬逼着自己的一个亲戚把刚盖好的棚子拆了。有一年,村里大面积拆除违章建筑,张月兰和其他调解员提前介入,挨家挨户地做思想动员工作。有个钉子户拎着砍刀破口大骂,张月兰等那人情绪稍微平静下来后帮他分析,合法的要求政府肯定会答应,不合法的要求门都没有。强制拆迁不但能得到的钱得不到,政府给的优惠也得不着。那人自己考虑了很长时间,最终同意拆迁。
“底层是民事纠纷,中层是治安问题,顶层是刑事案件。底层工作做好了,中层、顶层的问题自然减少。”朝阳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佟克克用“沙堆理论”比喻人民调解的重要性。从2006年起,朝阳区各级人民调解组织调解的各种纠纷就一直超过法院受理的民事案件数量。
目前,朝阳区共建立街道、地区人民调解委员会43个,建立基层调解委员会707个,建立了街道(地区)、社区(村)、楼门院(小组)、信息员四级调解组织网络;除了在全区范围内招聘了100名以退休法官、检察官、警官、企事业从事党政工作者为主的专职调解员外,像张月兰和郝继忠这样的人民调解员还有5000多人,信息员和广大志愿者达到两万多人,他们和律师、专职调解员一起,组成了专群结合、专兼结合的人民调解员队伍,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之中,切实发挥人民调解维护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的作用。
众多律师参与到重大疑难案件调解工作中
朝阳区洼里乡是规划中的奥运会的建设用地,区域内的居民能否在规定期限内迁走让人担忧。
2003年,北京市恒德律师事务所受朝阳区司法局指派,在拆迁现场成立了“法律服务站”,为拆迁居民免费提供法律咨询,宣讲国家的有关政策法规;进入乡政府的信访办,接待群众,解释相关法律问题,并对外公布了手机号码,24小时开通;针对个别钉子户,还冒着困难和危险上门进行劝解和沟通。经过律师和各个部门的不懈努力,3000多拆迁户在半个月内全部迁走,而且没有一户上访。接下来办理农转工、农转非,处理集体资产,涉及上万人的切身利益,其中有四五百个家庭内部分割财产出现分歧,仍是律师和调解员出面调和化解矛盾。
“朝阳区现有律师事务所410家执业律师6000余人,占北京市的40%,人均占有律师数量居全国之首。”北京市朝阳区司法局局长荣容介绍说。
多元化联动机制打造更为严密的调解网络
2006年7月,北京通州农民司某骑自行车与朝阳区的蒲某驾驶的机动车发生碰撞,双方就赔偿产生分歧。司某向朝阳区人民法院提起道路交通事故赔偿诉讼。经调解员耐心细致地对双方进行调解,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蒲某支付了全部赔偿款。按照人民法院最新的诉讼费用收费标准计算,这起案件为纠纷当事人减少诉讼费用8510元。
此案是朝阳区司法局与区法院启动诉前调解联动工作机制以来,法院委托调委会调处的第一起民事纠纷。当年年底,两个单位《关于建立诉前调解联动工作机制的意见》及实施细则正式出台。
在区司法局的带动下,区内相关部门都加大了对人民调解工作的关注和投入。如果发生劳动纠纷,区司法局会和区总工会、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单位密切合作,以劳动纠纷调解委员会的名义形成联合排查、联合调处、联席协作会商和向企业拓展的工作机制。(据新华社北京1月2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