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幅度明显扩大,全年上涨4.8%,涨幅比去年同期增加3.3个百分点。从各月价格同比涨幅变化来看,呈现加速上涨的运行态势,1月份CPI涨幅为2.2%,到12月份为6.5%,其中8、9、10、11、12四个月份的月同比涨幅达到6%以上,创近10年的价格涨幅新高。
尽管从目前来看,价格的上涨特点是以食品为主的结构性价格上涨,暂时还没有出现由于总需求严重超过总供给而引起的全面价格上涨,还没有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但是,在消费需求加速增长的情况下,通货膨胀的压力越来越大。对此,我们必须保持高度的警惕。
双膨胀将引发通胀 尽管2007年价格上涨的直接导火索是猪肉价格的大幅度上涨,但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消费需求增长的加快。
从我国经济运行的历史经验来看,自从1985年以来,凡是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超过15%的年份,居民消费价格涨幅都是比较高的,同时,发生严重通货膨胀的年份都是投资和消费双膨胀的年份。最典型的是1988年和1994年,198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分别增长25.4%和27.8%,当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8.8%,成为当时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次价格上涨高峰;1994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额都增长了30.4%,当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4.1%,再次创出改革开放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的新高。但是在2003-2006年,虽然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均在20%以上,平均增幅超过25%,但由于消费增长相对平稳,各年的增长幅度均在14%以下,平均增长幅度低于12.5%,没有出现与固定资产投资相应的高速增长,因此这几年没有出现明显的通货膨胀。
可见,消费需求的增长是拉动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而投资增长对居民消费价格的影响是间接的:一方面投资的快速增长拉动投资品价格的上涨,而投资品价格的上涨引发消费品生产成本的上升,导致价格上涨,从而拉动居民消费价格的上涨;另一方面,投资的高速增长拉动经济快速增长,而经济的快速增长使得居民的收入增长加快,进而促进消费需求的增长,最终拉动居民消费价格上涨。
1985-1995年间,我国经济运行的突出特点是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的协调增长。因此,上下游行业产品价格上涨的传导机制是畅通的,投资的高速增长带动消费的快速增长,消费的快速增长拉动价格的明显上涨,而投资与消费的双膨胀则导致通货膨胀。而1996-2006年间,消费需求的增长速度远远落后于投资的增长速度,投资的高速增长虽然导致生产资料价格的大幅度上涨,但由于居民收入增长缓慢,使得消费需求相对不足,上下游行业产品价格上涨的传导机制受阻,并没有引起居民消费价格的大幅度上涨。
因此,仅仅是投资的高速增长还不一定引发价格的明显上涨,消费的增长才是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也是关键因素。
2007年下半年以来,在投资高速增长的同时,我国的消费需求也出现了明显的加速增长,6-12月的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均高于16%,其中10-12月的增长幅度均超过了18%,而12月份数据则高达20.1%,呈现了高速增长的态势。受消费需求较快增长的影响,居民消费价格出现加速上涨的态势。
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连续5年呈现25%以上的高速增长之后,我国目前已经积累了较大的价格总水平上涨的压力,而消费的快速增长,将成为拉动居民消费价格快速上涨的关键因素。如果消费增长持续加快,而投资仍然保持25%左右的高速增长,将使得前几年上下游产品价格传导不畅的渠道变得通畅,上下游产品价格上涨的传导成为现实,甚至使前几年上游产品价格上涨的滞后影响集中显现,从而形成明显甚至严重的通货膨胀。
目前可采取的应对之策 虽然当前经济运行存在投资与消费需求双膨胀引发明显通货膨胀的可能,但如果宏观调控及时得当,这种现象也不是不能避免。在目前的情况下,消费刚刚转旺,应密切关注其发展变化态势。当前的首要任务是要严格控制投资的过快增长,使得投资的增长速度与国情、国力及科学的发展观相适应。其次是要在保持投资与消费适度快速增长的情况下,通过加强供给和限制出口等政策措施控制国内价格的上涨幅度。第三是提高居民特别是低收入居民对价格上涨的承受能力,以保证经济与社会的平稳发展。具体措施如下:
首先,严格控制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速度。在消费需求出现较快增长的情况下,严格控制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及增长速度。要进一步严格控制土地和信贷两个闸门和市场准入一个门槛,目前应重点控制新开工项目,特别是高能耗项目、高污染项目和形象工程项目,使投资规模及增长速度与资源供给能力相协调。
其次,保持对外贸易的基本平衡。为改善国内的供求关系、减轻国内市场价格上涨的压力,应充分利用好国际资源,通过进出口政策的调整控制价格的涨幅。目前应主要增加短缺的资源性产品、生活必需品和高耗能产品的进口。同时,要控制资源性产品、高耗能产品和农产品等重要商品的出口。
第三,采取灵活的、弹性更大的汇率政策。汇改以来,虽然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的升值幅度累计已经超过10%,但相对于欧元、英镑、加元、澳元对美元汇率的大幅度升值,我国人民币对这些主要货币的一揽子汇率仍然是贬值的。同时,我国经济面临外贸顺差过大和通货膨胀压力较大的矛盾。如果采取更加灵活、弹性更大的汇率政策,适当加速人民币兑美元的升值速度,既有利于减少过大的外贸顺差,也有利于减轻价格上涨的压力。
第四,采取有效措施增加农副产品和食品供应。增加农副产品和食品供应是稳定价格的重要因素,有关部门应积极采取措施,有效保证市场供应充足,切实保证好市场淡、旺季的供给平稳。除此之外,要做好食品价格突发事件的处理预案,特别是要加强重要食品的储备,发挥价格调节基金在突发事件中平抑物价的作用。
第五,实行对低收入居民的价格补贴政策,提高社会保障体系的保障功能。目前各种食品价格保持高位运行,已经对低收入居民产生了较大的压力,而价格的进一步上涨将继续加大低收入居民负担。为了减少价格上涨对低收入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应加大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的力度,以减轻食品价格上涨对低收入群体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
第六,加强市场和价格监管,规范市场秩序,稳定市场价格。要加强对市场重要商品价格的监测,随时掌握国内外市场供求和价格动态,避免国际市场价格对国内市场形成较大冲击。物价、工商等部门要加强对城乡大型粮油及肉蛋菜批发市场、集市和超市的巡查力度,严厉打击串通涨价、散布涨价谣言、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违法行为。要加强舆论的引导,使新闻媒体正确宣传市场供应和价格变化情况,减少不负责任的、虚假的、夸大的负面宣传。(徐连仲) (来源:中国证券报)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