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JF-17多用途轻型战斗机,在巴基斯坦卡姆拉的飞机总装厂开工生产,巴空军参谋长坦威尔·穆罕默德·艾哈迈德上将亲临开工仪式。
即将在巴基斯坦开工组装的JF-17战斗机,其实还有一个让许多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名字——“枭龙”。
“枭龙”战斗机是由中国和巴基斯坦共同出资,由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研制的一种轻型战斗机,它可以满足巴基斯坦空军在21世纪初的作战需求。根据中巴双方协议,巴基斯坦空军将采购一百多架“枭龙”战斗机,并在卡拉姆组建一条“枭龙”战斗机生产线。
“枭龙”赴巴之路不平坦 据了解,“枭龙”几乎可以说是飞机制造史上绰号最多的战斗机,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它研制过程的坎坷。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巴基斯坦空军提出希望在主力战机歼-7的基础上研制一种名为“佩刀II”的新型战斗机,并向中国和美国发出了合作邀请。由于种种原因,“佩刀II”项目最终取消。上世纪90年代,在国际性航空展览会上,一种名为“超-7”战斗机的模型,时常会出现在中国展团的展台上。这种战斗机采用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外形设计,与以往的中国军机明显不同,不少西方媒体纷纷猜测,超-7可能是中国为巴基斯坦量身打造的。
就在这时,巴基斯坦从美国进口了40架F-16,作为空军新一代主力战斗机的消息传来。然而,1998年印度和巴基斯坦相继进行核试验,美国切断了对巴军事援助,原本应该交付巴基斯坦的后续数十架F-16战斗机也被扣下。巴空军的战机更新计划,再次受挫。
2003年9月初,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破天荒地邀请包括《世界新闻报》在内的媒体记者进入成都飞机工业集团,参观刚刚实现成功首飞的超-7战斗机。可当本报记者抵达成都后,却在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发放的新闻资料上发现,新战机的名字是:“枭龙”FC-1/“雷电”JF-17。至此,原来的超-7战斗机正式更名。“枭龙”FC-1是中国为新机所起的名称,而“雷电”JF-17是巴基斯坦给新机取的另一个名字。
2006年4月,“枭龙”战斗机的全状态版在成都首飞成功,该机具备先进完善的航空电子设备、武器系统,具有完全作战能力。2007年初,首批2架“枭龙”战斗机交付巴方,巴总统穆沙拉夫身穿飞行夹克,亲自主持了该机的交付典礼。
最早的“佩刀II”构想只是提出在巴空军原有的歼-7基础上进行改进,而现在成型的“枭龙”战斗机却已可与当前世界最先进的第三代战斗机匹敌。经历了研制过程的诸多波折后,这不得不说是巴基斯坦空军收获的一个意外之喜。
巴空军把“枭龙”当宝贝 巴基斯坦的网络聊天室和BBS里,关于“枭龙”作战性能的讨论一直是经久不衰的话题。有一些好事的巴基斯坦网友,甚至制作了“枭龙”战斗机与其他先进战斗机进行空中格斗的虚拟视频动画。
“枭龙”战斗机对于巴空军实力的提升,到底有多大的作用?巴驻华空军武官查希尔上校表示:“"枭龙"是巴基斯坦在这个价位上可以买到的性能最好的战斗机。”巴空军参谋长坦威尔·穆罕默德·艾哈迈德上将也认为:“"枭龙"是一种性能非常优秀的空中作战平台,能够满足未来作战需要,而且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巴基斯坦空军的卡利姆·萨达特将军更称,“枭龙”对于巴基斯坦在长期战争中是“无价之宝”。
巴军方在谈论“枭龙”时,除高度评价性能外,还总不忘提上费用和可靠度。空军购买飞机,最重要的就是性价比。性能固然要保证,但价格必须可以负担得起,而且备件货源要稳定,这样用起来才放心。有中巴全天候战略伙伴关系做后盾,难怪一位巴空军飞行员激动地表示:“有了"枭龙",我们就再不用挎着空枪出去巡逻了。”
背景 美俄印紧盯“枭龙”出国 中巴合作研制“枭龙”战斗机,从一开始就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其中以美国、俄罗斯和印度表现最为突出。
美国最初以巴基斯坦核试验为由,撕毁了向巴提供后续F-16战斗机的合同,导致巴空军F-16机队一度运转不良,折损的飞机无法替换。而且美国卖给巴基斯坦的F-16是不具备发射空对空中程导弹和投掷精确制导武器的早期型号,这使得巴空军在很多情况下,面对恐怖威胁显得力不从心。然而就在中巴合作研制“枭龙”战斗机有了眉目的时候,美国的态度一下子来了个大转弯。2004年,时任巴空军参谋长卡利姆·萨达特透露,美国准备向巴基斯坦出售18架F-16。美方称,这是为了换取巴在反恐战争中的支持。随着“枭龙”交付日期的临近,美国售巴F-16的数量增加到了75架。原本不准备出售的AIM-120“先进中程空对空导弹”也赫然出现在了售巴武器清单里。
俄罗斯在中巴合作研制“枭龙”战斗机过程中,是一个特殊的观望者。2005年初,美国《航空周刊》发布一条消息称,“考虑到印度的因素,俄罗斯将停止向中国提供用于组装"枭龙"的RD-93型航空发动机”。《世界新闻报》记者曾在第一时间分别向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总公司和巴基斯坦大使馆武官处求证,得到的答案是,俄方表示RD-93型发动机对中国的出口没有任何问题,对于该发动机从中国转口其他国家,只要不违背联合国的相关规定,也没有问题。时钟转过两年,在2007年9月的北京国际航展上,《世界新闻报》记者看到在俄罗斯克里莫夫航空发动机制造公司(RD-93型发动机的生产商)的展板上写着:“我们公司生产的RD-93型发动机,装备了中国的"枭龙"战斗机。”
印度是另一个对“枭龙”表现出异乎寻常关注的国家。自“枭龙”首飞以来,有关“枭龙”与印度自行研制的轻型战斗机LCA到底孰优孰劣的争论,就成为了印度媒体和网络聊天室的热门话题。而一向在购置武器方面出手阔绰的印度军方,在2007年初再次向美国、法国、俄罗斯和瑞典等国抛出了多达126架的新一代战斗机采购招标书,时机就卡在首批两架“枭龙”战斗机即将启程飞往巴基斯坦的时候。(鲁晓冬)
(来源:世界新闻报)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