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中国名刊精品 > 三联生活周刊 > 精彩报道

丽江兰花村沉浮

  丽江兰花村沉浮

  兰花在经历了天价热炒后,眼下正处于低迷期。丽江市兰花协会会长陈嘉勋给出的解释是:“股市盛,则兰市衰;股市衰,则兰市盛。”

  丽江市石鼓镇保丰乐村,这个只有100多户人家的兰花村,如一叶扁舟,在20多年来的兰市波澜中被抛上抛下,几度沉浮。

  ◎魏一平

  兰花万元户

  直到现在,76岁的和秉正也不敢相信,自己从小就喜欢侍弄的这几棵小草竟成为一家三代赖以生活的资本。他微笑着摇头,指指身旁的儿子和欣,不无自豪地告诉记者:“是兰花,帮他成了村里第一个万元户呢。”

  据村里老人介绍,有1800多年历史的石鼓镇,曾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来往的马帮途经三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并流区域时,远远闻到野生兰花的香气,便带到村里,住店时赠予主人家种植。久而久之,在这个面临长江、背靠大山的小村中,用兰花来美化庭院成为一种传统。遇到集市,一苗兰花还可换得一杯茶或半斤酒。

  近代连年战乱,使得养兰、赏兰成为少数身份、地位较高者的专利。村里流传下来的一盆兰花,在解放之初落户当时的生产队长李正方家。当时,在粮食局上班的和秉正从他那里要来一苗,栽在家中一口废弃的铁锅里。和欣还记得,童年时最大乐趣就是帮父亲侍弄院子里的兰花,“到镇上赶集的时候,见到兰花就想买,两三毛钱一苗,家里的兰花越来越多”。

  上世纪80年代初期,随着市场买卖的逐步放开,以往用来装点院子的兰花开始显现出经济价值。“大理等地的商人开始到处收购兰花,逢年过节送兰花也成为官场往来中的一种时尚。”曾任丽江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现任丽江兰花协会会长的陈嘉勋回忆,“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甚至有一棵兰花抵得上一辆桑塔纳的说法”。

  1981年,在昆明市兰花展上,原产于石鼓镇保丰乐村的大雪素,一亮相便以其洁白素雅引起轰动。此后,这种名为“石鼓大雪素”的兰花,在全国兰展上荣获三次金奖,并于1987年日本兰展上一举夺得国际金奖。价格也是一路飙升,从一苗几元、几十元升至几百元,到1990年左右最高涨至两三千元。

  村子里陆续有外地商人前来收购兰花,和欣家的“石鼓大雪素”最多,他开始尝到养兰的甜头,一跃成为村里最早的万元户。“那时候大家都穷,刚填饱肚子,家里养的几棵不起眼的草,一下子就能卖好几千元,连想都不敢想。”

  高中毕业的和欣,想法有些超前。他并没有拿赚来的钱盖房子,而是跑到大理、丽江去买兰花,“以兰养兰,形成规模才安全”。可惜,好景不长。从1991年开始,市场上的第一波兰热迅速降温,“石鼓大雪素”的价格在一年之内降至300多元,兰花万元户被套牢了。

  疯狂的兰花

  由于缺乏养兰知识,加之信息闭塞,和欣在初入兰市的时候没少吃过亏,买来的大雪素养不到半年就发现是假的。兰市低迷正好给了他学习的机会。和欣没有接父亲的班去粮食局工作,而是专门钻研起兰花种植。他从屋子里抱出一大摞兰花种植书籍给记者看,其中有专业期刊,也有大部头的植物工具书,“光买书就花了好几千元”。随意翻开一本,上面各式各样的兰花图片,他一眼就能辨别是哪个品种。

  见识到兰花可致富后,村里人开始家家户户养兰花。趁着价格低,靠着邻里和亲友关系,没有兰花的人家就先从一苗开始养起,精心培育。正常情况下,兰花生新苗以一年为周期,“到90年代中后期,全村100多户人家,已经找不到没养兰花的院子了”。保丰乐村党小组组长刘学文介绍说。

  在村民眼里,虽然不明白一棵小草为何如此值钱,但都知道“这几乎是一笔无本万利的买卖”。从1985年开始,每到年底,和欣就带上干粮、锄头和竹筐,到附近山上找兰花,在山上老乡家一住就是一星期。“因为兰花的花期长,从年底一直持续到来年的四五月份,上山找兰花主要就是靠闻花香,这段时间最好找。”和欣解释。除了需要有辨别花香的技术,找兰花也是个危险的活计,尤其是名贵品种,常常生长在悬崖上。发现后,和欣他们通常会雇用常年住在山上的山民,腰上拴条绳子去挖。问起有没有遇到过生命危险时,他低下头,笑而不答。

  一时间,上山找兰花引起村民们疯狂的追逐。村子里最为经常流传的小道消息就是谁家男人在山上挖到了一棵奇草,谁家婆娘在砍柴时候捡到了一苗名花。甚至,邻村有个村民经常在山上找到名花的故事也一传十、十传百,不断添加进夸张的成分,到后来演变成为“他像是有如神助,总能找到名贵兰花,一年进几次山,轻轻松松几万元”。

  也是在这一年,和欣成为村子里第一个被盗的养兰户。虽然家里养了条小狗,但夜深人静时候,翻墙而入的小偷还是得逞了。“我早晨去村外挑水,回来的时候发现路上有一些散落的兰花苗,还以为人家丢的呢。没想到,回家一看,100多苗兰花被拔走了,心疼得好几天吃不下饭。”和欣回忆道。自此以后,和欣开始养起了纯种的牧羊犬,至今,已经有五条,门口拴两条,兰花棚边拴三条。

  终于,上世纪90年代末,兰市开始升温。跟上一次兰热相比,这一回来得更猛烈一些:两年工夫,“石鼓大雪素”突破万元,至2003年最高的时候甚至达到1.8万元。据刘学文回忆,当时村子里每天都有十几拨儿外地商人前来收购兰花,除本省商人外,外省的商人也闻讯而来,甚至经常见到日本、韩国的商人来出高价购买。

  由于有了前几年的积累,这一次,兰花致富开始惠及到每一家村民。和欣做了一笔大买卖——2002年8月,他以每苗1万元价格,一下子卖出去28苗“石鼓大雪素”。赚来的28万元,先翻修了房子,又买了辆面包车,还拿出4万元修了一个大铁硼。铁棚用半透明的遮光纸包裹,门上装了三把大锁,里面几百盆兰花一排排整齐地摆在架子上,下面是水。“这样既能遮光又能保湿,更主要的是还能防盗。”和欣告诉记者,“一般人,是不会让他进到铁棚里看兰花的。”

  “每家每户的财富都很显眼。一进门,只要看看他家的兰花有多少,大雪素有多少,就能知道他的家底儿。”刘学文告诉记者。相比和欣,他在养兰方面是小户,家里只有十几苗大雪素。曾经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并立过三等功的他,把这归结于“自己脑袋笨,不会来事儿”。即便如此,3年前,他还是靠着卖兰花得来的钱供儿子考上了大学,“每年将近2万块的花销,就靠兰花了”。

  冷热兰花村

  2003年5月,保丰乐村在村口竖了块石碑,还请了许多上级领导来揭牌,正式成为丽江市第一个兰花村。刘学文记得,当时他出这个主意的时候,村民们还有争论,“有人担忧这是引狼入室,自家有什么名贵兰花,没法保密了。可后来名气打出去了,来买兰花的人更多了,事实证明这一步是走对了”。已经担任了20多年村民党小组组长的刘学文感到很欣慰。

  可是,正如很多村民所说的那样,“兰花的价格,我们说了不算,来买兰花的人说了算”。从2004年开始,兰市又开始滑坡,到现在,每苗“石鼓大雪素”的价格又恢复到500元左右。刘学文他们不懂股市,更不清楚兰市起伏背后的原因。只是,随着这个靠兰花生活、致富的小村落被再次抛向谷底,他们的生活也不得不跟着起了变化。

  和欣把面包车换成了大卡车,兰市低迷的时节就让20岁的儿子去跑运输。虽然兰花生意冷清,但靠着前几年打下来的底子,他仍算得上是村里的富裕户,“最起码儿子找媳妇不用愁,附近村子的姑娘随便选”。旁边的刘学文开起他的玩笑。而刘学文抓住了今年猪肉价格高涨的机会,前几年养的一头大母猪开始给他带来回报——下了两窝小猪崽,一窝就是12只。“往年一只小猪崽顶多卖几十块钱,今年能卖到四五百元。兰花不行了,就靠养猪了。”

  保丰乐村就在金沙江边,万里长江到这里才拐第一个弯。由于经常遭江水带来的洪涝,庄稼收成一直不好,每人一亩三分田地,仅够填饱肚子。想做点生意,又因为与丽江相隔两座大山,交通不便,难以成行。所以,兰花,对于每户人家来说便更显得弥足珍贵。在村子里,几乎每个人提到兰花都很自豪,甚至能分析一番原因:一来是地理环境造就了气候,靠近江水,海拔适中,一山四季,温润潮湿,附近林子里麻栎树叶腐烂而成的山脊土是培植兰花的优质原料。二来石鼓古镇自古多出文化名人,有深厚的人文气氛,有爱兰的传统。“不管哪里的大雪素都爱挂上石鼓的牌子,才能卖得响。”

  可现在,到村子里来买兰花的外地商人,几天也见不到一拨儿了。靠兰花生活的小户们开始琢磨别的谋生之道,有的到外地打工,有的养猪卖肉;而靠兰花发财的大户们则选择了静观其变,“反正兰市总有回涨的时候,趁着这个时机,正好可以专心培植,扩大品种”。和欣说他对未来充满信心。据石鼓镇镇长和经权介绍:“以往兰市好的时候,养兰是镇上的支柱产业之一;现在兰价低了,镇上不得不把主要精力转移到旅游开发上来。”

  直到现在,刘学文还会经常回味当年兰市高涨时的情景。保丰乐村是石鼓镇第一个通电话的村子,第一个安装路灯的村子。2003年,卖兰花挣了钱的村民们,为了防盗,每家每户捐钱成立了民兵联防队,24小时巡逻。村民党小组甚至做出规定:晚上零点后,村民不能外出随意走动,以免被巡逻队误伤。为了给外地商人留下一个好印象,村民们还自发捐钱,定期请人来清理村里的垃圾。“所有这些,都让附近的村子很是羡慕,姑娘们都愿意嫁到我们村来。”

  “危险”的兰花

  虽然兰价有涨有跌,但在大多数村民看来,养兰还是一个只赚不赔的生意。“道理很简单,兰价高的时候就卖,低的时候就不卖,大不了养着,一年年地生新苗。”和欣解释道。他于2003年花40万元买来两苗名为“丽江喜荷”的兰花,现在眼睁睁看着其中一苗得了“根腐病”,一天天枯萎下来。虽然有些心疼,但还不至于绝望:“毕竟,原先的两苗现在已经长成了6苗,价格是低了不少,但总不至于赔钱。”

  在丽江市兰花协会会长陈嘉勋看来:“兰花跟人一样,得了不治之症或许是唯一的风险。”据他介绍,现在兰花培植已经成为一门相当成熟的科学,各种专业书籍很丰富,甚至养兰用的肥料和药物都已成为一个规模可观的产业。“养兰本身的风险很小,但炒作兰价又另当别论。”像“石鼓大雪素”这样的兰花只能算得上是传统名品,并不是奇草异花,市场上动辄惊人的百万、千万元天价兰花,除本身属稀有物种以外,很多时候是专门从事兰花炒作的投机资本家所造成的。虽然陈嘉勋认为随着兰市趋于成熟,早年几家大户联手坐庄的情况已经非常少见,但他也承认,炒兰现象仍有发生。以丽江为例,有人因为兰花成了千万富翁,在昆明、西双版纳等地购置别墅;也有人因为兰花身陷囹圄,被人追债。

  陈嘉勋认为兰花无所谓天价之说,“只要买家喜欢,多少钱都值”。而在兰花村,天价兰花也相当遥远,村子里最贵的兰花也不过百万元。只不过,对于村民们来说,兰花的“危险”是体现在别处而已。

  被盗自不必说,自从兰花值钱开始,村子里就发生过很多起盗案。有的不了了之,有的水落石出。村里两个年轻人,因为盗窃本村的兰花,一个被判了8年,一个被判了7年。为了防盗,村里的人家几乎家家养狗,有的养兰大户还安装了监控摄像头和即时报警系统,直接跟派出所相连。

  由于兰花不像金钱那样可以存到银行里,必须要摆在院子里才能生长。所以,平常村子里家家户户大门紧闭。虽然有些不情愿,但刘学文还是承认,现在邻里间串门比以前少多了,兰花成了家里不愿向外公开的隐秘财富。有的村民种植技术一般,便把较值钱的兰花寄养在相熟的亲戚或朋友家,“兰价低的时候都好说,可一旦涨价,因为兰花反目成仇的兄弟也有”。刘学文不无失落地说。-

(责任编辑:王伟)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陈嘉勋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