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3次缔约方大会暨《京都议定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制定的“巴厘路线图”,已经将发展中国家承担具体减限排义务正式纳入后京都进程。目前,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将很快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已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因此,在后京都进程中,中国应该承担多大的义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问题。
事实上,发达国家对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目前,研究显示:中国的贸易出口与温室气体排放增加有直接关系。
具体地说,中国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相当一部分是因发达国家消费需求拉动所致。
英国Tyndall中心气候变化研究部门的研究结果显示:2004年,中国大约11.09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是中国的净出口导致的,占中国当年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23%,相当于同年日本的总排放量,是德国、澳大利亚的排放总量之和,是英国排放量的2倍多。
据国际能源机构统计,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中,有1/3的碳排放量来自为外国消费者生产产品过程中。中国清华大学根据公式“碳排放增长=能源使用量及人口等的增长+能源效率+贸易”分析和计算后发现,中国约1/4的碳排放来源于贸易顺差。另有资料显示,中国目前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中的7%~14%是为美国消费者提供产品而产生的。
以上研究说明:第一,贸易会导致“碳泄漏”。发达国家将高污染、高能耗及资源型行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再从这些国家进口低附加值产品或半成品,这样虽然可以减少发达国家自己的排放量,实现他们单个的排放目标,但发展中国家及全球的碳排放总量却增加了。第二,中国由于贸易顺差所导致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增加是显著的,绝对不能忽视。随着大量“中国制造”走向世界,中国也直接或间接地出口了大量能源资源,这些产品的生产和加工使中国碳排放大幅增长,占有很大份额,必须引起注意。第三,西方消费需求加剧了中国碳排放增长。近年来中国能源消耗、主要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快速增长,不仅是国内投资和消费需求膨胀的结果,更是国外市场的消费需求拉动所引起的货物出口迅速增加所致。
由此,笔者认为:首先,中国的碳排放增长不仅要考虑历史发展的阶段性因素,也要考虑现代贸易和投资引发的转移性因素;其次,“碳出口”逐渐增加这个问题应该引起中国的高度重视,国际全球贸易意味着一个国家的碳足印也是世界性的,仅仅关注国界内的排放问题可能会丢失很多利益;还有,中国出口产品消费者对中国的碳排放增长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发达国家应该为中国的碳排放埋单。
(作者为国家环保总局WTO环境与贸易工作领导小组技术主持专家组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