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主笔方大丰
A股近期大跌,除了外围因素和市场估值偏高外,中国平安保险推出的巨额再融资计划,也被投资者认为是导致股灾的罪魁祸首之一,甚至有市场评论人士质疑该公司的企业社会责任。
“中国平安公布的再融资消息让市场倒吸一口冷气,公司1000多亿元的再融资规模让多头底气不足。
”传媒在引述市场人士的话时称,在中国平安连续两天放量跌停的影响下,金融股纷纷大幅下跌。
目前,相关监管机构已经注意到此项再融资计划的社会影响。
回顾一下本周资本市场上的这条焦点新闻:根据中国平安的公告,平安的再融资规模堪称A股“史上最牛”,其公开增发募集资金额将达到约1000亿元人民币,再加上412亿元分离转债,其再融资规模将近1400亿元。
此外,中国平安股价30亿股限售股即将解禁,按80元/股的价格算,其流通市值也将增加1200亿元左右,成为A股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解禁。
市场闻之色变不足为怪,而“恶意圈钱”的说法也见诸舆论。这让人们想起2005年的宝钢。一个颇具人气的股评博客写道:“当时中国股市在1200点有筑底迹象,宝钢突然提出再融资,本就弱不禁风的股指也跌破了千点,股市、股民损失惨重。”
因此,中国的散户如同这位博主一样,“至今不明白,宝钢为何非要在那个关头来融资。”
平安再融资,激发了中小投资者对资本市场漠视他们利益的愤慨。这些在这次股市暴跌中再次遭受“灾难性”打击的中小投资者称平安融资“不合时宜”。
对于平安“语焉不详”的融资公告,财经评论者叶颤认为“如此的傲慢与自大令人吃惊,活画出一个圈惯钱的权贵公司的心态。”不过,站在“规则”的角度看,平安再融资也是其本来的权利。因此也有人从积极的角度认为“在中国金融业大变革的时代,财富必然越来越向中国平安这样的优质公司集中。”
让优质资产做大做强,不仅是一个战略也是普通投资者的愿望。不少评论者认为,平安再融资或许在做大资金池以应对泡沫膨胀,以及加快推动优质公司的国际化竞争能力等方面有积极意义,但与此同时,也应考虑到如何维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这才是一个成熟的资本市场的表现。
但目前的状况显示,“平安再融资让股市不平安”。这也就难怪一些中小投资者提出了相对尖锐的批评:“非常遗憾,我们没有看到普通投资者的利益该如何维护。难道,这就是中国资本市场的现状吗。”
股市在动荡中,风险也在所难免。中国资本市场经历了一轮长达两年牛市的繁荣之后,某些制度性弊端也正在释放着对普通投资者巨大的杀伤力,比如中石油这家亚洲最赚钱的公司居然成为中国投资者的“绞肉机”,算是比较典型的例子。
对于平安的融资计划能否成功,大部分市场人士表示“不看好”。包括机构、散户及私募在内的部分市场人士称,不赞成中国平安增发。甚至有一些基金、券商激动地表示,不会参与平安的增发。北京某私募基金经理亦认为,除了重启新基金发行外,叫停平安的再融资也是救市的利好办法,都能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