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永吉一听到“春耕”这个词儿,笑了笑,“我们现在仅仅是育种阶段,而且育的是观念之种。”
刚刚完成转企的沈阳话剧团,开始面对一个全新的领域。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旧体制的矛盾、话剧团演职人员对企业制度的不适应、企业寻求的赢利点在哪里……千头万绪都压在目前已是董事长的曲永吉身上。
同期声“转企容易换脑难。”在与记者聊天时,曲永吉十分感慨。接受记者采访时,不时有人找他,皇姑区的春节晚会最后敲定节目、《锡伯儿女》剧本等着最后确定……采访就这样一次次地被打断。
曲永吉歉意地表示:“转企了,事情也多了。”
第一场:转企之难
话外音国人会记住2008年,因为这一年中国要举办奥运会;沈阳话剧团也会记住2008年,因为这一年,这个有着60年历史的剧院团成功转企。
镜头回放转企的过程很繁琐,一次次的职代会,对艺术家保护性安置……演职人员从困惑,到渐渐理解,并最后接受。
同期声“摆在我面前有三个任务,脱贫——致富——回归。目前,我们在重点寻求突围的方向,想演绎一场真实版的《士兵突击》。”
因为观念转变是最难的,所以观念冲突也是最激烈的。因此,最近一段时间,曲永吉陷入一生中少有的焦虑期。他的焦虑主要来自于他自身的矛盾,一方面想大力推进现代企业制度,一方面又要面对朝夕相处从传统体制下共同走过来的同事。“我知道换脑很难,但再难也得换,毕竟时间不等人,无限期地等下去,会一再地贻误战机。”
第二场:为求生存而突围
记者注意到,曲永吉案头摆放着三样东西:音乐剧《锡伯儿女》剧本、儿童木偶连续剧的策划方案、新结构戏曲《三言二拍》的拍摄计划……他告诉记者:这三样东西也是话剧团转企后最先启动运作的三个项目。
话外音音乐剧《锡伯儿女》瞄着演出市场量身打造;《新说三言二拍》,想打造舞台版的《百家讲坛》。让曲永吉最放心的是音乐剧《锡伯儿女》的打造,而且话语中透着野心勃勃。
同期声“23年前,我们的《搭错车》创造了连续演出三年半,演出场次达1460场的记录,它甚至创造了戏剧的奇迹。在沈阳话剧团转企的第一年,我们还是选择了音乐剧,期待着再出现《搭错车》效应。”
尾声
曲永吉的办公室比平时热闹了许多。谈话间也多了些新词汇:成本、销路、项目……转企后的沈阳话剧团能唱好改革大戏吗?人们期待着……
本报记者蓝恩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