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学农:大力实施“五大惠民工程”
山西未来五年加码民生关怀
■山西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系列报道(三)■本报记者 曹英 实习生 张琴琴
在日前召开的山西省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孟学农被选举为山西省省长。
何惠于民?
“惠民工程”究竟能为3400万山西人民带来什么实惠?孟学农做了详细阐释,“五大惠民工程”为教育协调发展工程、创业就业工程、医疗健康工程、社会保障工程及住房安居工程。五大工程均涉及民生话题,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山西省把教育协调发展工程放在了“五大惠民工程”的首要位置。提出在贫困县实施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并实施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城镇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和普通高中新建、改建工程。技校、职业中学和高职高专院校建设将得到重点支持,高校基本建设的直接投资力度也将进一步加大。
山西省政协委员卫小春对医疗健康工程充满期待:“看病难、看病贵的突出问题在于医疗资源的分配不合理及医卫人才资源的分配不合理,目前好的资源都集中在大城市、中心城市的大医院中。”山西省发改委主任令政策表示,医疗健康工程中,将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基层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对于工薪阶层人士来说,“增加中低价位、中小户型等普通商品房供应”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这是住房安居工程的内容之一。此外,住房安居工程还将重点发展面向中低收入家庭的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努力实现群众住有所居。
就业创业工程和社会保障工程也围绕解决就业难和保护弱势群体等民生问题提出了具体工作任务。
2008年是山西省新一届政府的执政之始,新一届政府承诺办好的十件实事打响了“五大惠民工程”的头阵,成为首惠之举。“十件实事”围绕“五大惠民工程”展开,在改善教学条件、提高就业率、完善基层医疗卫生设施、推进棚户区改造及解决农村困难群体住房难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明确的目标,同时涉及新农村建设和改善环境质量等民生问题。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茂才说:“2008年的十件实事所涉及的民生问题已由应急解难向健全机制转变,由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向实施系统化的‘惠民工程’转变。”
建言惠民
当看病、上学、住房、就业乃至涨价成为13亿人口共同的困惑与难题,惠民、民生如何能从话题走进现实,“五大惠民工程”如何能真正从蓝图变为实体,在山西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山西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各界人士纷纷建言献策。
许多代表、委员认为,教育协调发展工程非常实际。山西省人大代表霍秀荣、朱万花认为,要使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同步发展,建设农村高标准的寄宿制学校是一条重要途径。山西省政协副主席聂向庭建议山西省政府提出更为具体的切实措施解决职业教育、中小学教育中的突出问题。
就业问题作为最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同样倍受关注。山西省政协委员杨日祥说:“政府应重视就业总量与结构性矛盾共存共振,所增劳动力初次就业和失业人员再就业矛盾,这些矛盾需要整体推进解决。要舍得以利润换就业。”山西省人大代表冯建平提出,在省一级建立大学生创业基金或青年创业基金,尽快形成山西省鼓励创业、支持创业、服务创业的环境。
对于医疗健康工程,山西省政协委员赵宝新、卫小春等呼吁推进社区首诊、分级医疗及双向转诊机制,并建立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培养在基层能够用得上、留得住的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