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 探事源 趣 谈考古 趣 觅古迹 趣 话文物
袁胜文
随着社会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近些年来,人们在闲暇之余也越来越关注文化事业,尤其是在距离今天久远的古代,人们是怎么生活的?吃什么?用什么?当时人们在想什么?为什么这样做一件器物而不是那样等等。考古学研究对象——文物的直观性正好能满足大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对于普通读者而言,考古学又似乎很遥远、很神秘。那么,什么是考古学呢?
考古学是一门通过发掘、整理、研究埋藏于地下的遗迹遗物来复原历史的学问,属于历史学科的范畴。
现代考古学起源于欧洲,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传入中国。考古学研究的对象是古代人类的文化遗存,人类诞生以前以及近现代的遗存则不属于考古学研究范畴。古代人类的文化遗存主要包括遗迹和遗物两大类,其中遗迹又包括城址、房屋、村落、道路、田地、运河、墓葬等不可移动的人工建筑设施或人类活动的痕迹;遗物按用途分包含生产工具、武器、生活用具和礼器等,按质地则可分为陶瓷器、铜器、玉器、铁器、金银器、石器、骨器、角器、牙器、竹木器、漆器和丝织品等等。尽管考古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遗存,但它的研究范畴并不限于物质文化,考古学是通过各种物质遗存研究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其中包括物质文化,也包括宗教信仰和意识形态领域内的各种精神文化。考古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有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其研究大致分为两个层次,即资料的获取整理和文化研究,在资料取得和整理上,考古学借鉴了地质学的地层学和生物分类学的类型学用于判断出土器物的年代序列和进行器物整理;在此基础上进行历史文化研究时,则主要使用二重证据法,就是用地下出土实物与文献资料印证来考察、复原历史。
而正是前面提到的考古学的科学严谨的研究方法,也带来了一些小麻烦,那就是考古学著作,尤其是其中的资料整理部分往往会写得很生涩,缺乏可读性。比如,一个发掘报告,其中对器物进行类型分析的篇幅可能会占到四分之三,复杂的分析不仅普通读者读不懂,专业人士看着也费力。《趣味考古》读起来却没有这种感觉。
《趣味考古》全书内容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趣探事源、趣谈考古、趣觅古迹和趣话文物。
趣探事源中对人们平时感兴趣又不很明白的问题进行介绍。诸如,“人类的起源”、“夏娃与北京直立人”、“私有观念与私有制”、“氏族社会的两种承嗣制度”等,主要是先秦时期,多与文明起源问题相关。
趣谈考古部分主要将考古学的一些基础常识和概念介绍给读者,如,“石器的打制和识别”、“区别旧石器和新石器”、“商周青铜器的名称与用途”、“秦汉青铜器不逊于先秦”等,将专业知识生动系统地介绍给读者。
趣觅古迹部分主要介绍墓葬、城址、石窟寺等遗迹,如,“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嘎仙洞——鲜卑族的老家”、“墓中发现音乐宝库”、“坟墓也在演变”、“追寻中国历代皇帝陵墓”、“土墩墓与石室土墩墓”、“特殊的墓葬——悬棺葬”、“汉长安·唐长安·宋汴梁”、“中国的塔”、“中国古代的石窟寺”等等。
趣话文物则主要涉及古代物质生活中的各类器用,陶、瓷、铜、铁、玉、石皆有,吃、穿、住、行、用俱全。“古人墓前多姿多态的石像生”、“细说砖和瓦”、“怎样考察和识别古代陶器”、“壶的发展和演变”、“唐三彩是随葬品”、“商周青铜食器为什么有腿”、“西周的火锅”、“爵是什么器”、“中国古代的车马具”、“一种独特的代步工具——轿子”、“古人的坐姿和坐具”、“历代冠帽”、“不断变化的衣服”、“中国人的主食”、“古代的副食”、“酒及烧酒的发明”、“豆酱和酱油”、“战国的泡菜坛”、“战国秦汉时期的文具盒”、“书的变迁”、“汉代的名片”、“古人通信的方法”等等,从标题我们就能知道这些都是古人日常生活中每天接触的东西,文章一下将我们拉回古代,读着文章就仿佛与古人一起生活。
如作者在自序中所言,本书是作者在十余年教授大学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课程中积淀和部分学生课堂讨论及作业的成果。文章的标题看似朴素,但都是涉及中国考古学和古代物质文化的一些重要内容,学术性较强,很多内容对文博专业学生都有一定深度,对于普通读者来说有些则具有颠覆性。
全文贯穿一个“趣”字。书中的内容安排上,都是我们平时很感兴趣的话题。如,“甲骨文是怎样被发现的”,作者告诉我们一个有趣的故事,一个偶然的机会使后人认识了我们民族最早的成熟文字。此外,诸如,秦始皇陵被盗过吗?“碑”原先是做什么用的?古人用什么工具碾米磨面?“痒痒挠”是谁发明的?汉代的厕所是啥样?这些问题有些我们平时思考过但没答案,有些是压根儿就没想过的,从书里一看到才觉得有意思,对啊,汉代的厕所是啥样啊?书中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相信大家看到汉代陶厕模型在坑位下面还养着一头大肥猪的时候,都会觉得,这汉代的厕所还真是有趣。
当然,中国考古学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要想在一本著作中都系统展现是不现实的,如,“新石器时代考古文化的区、系、类型”、“仰韶时代及其成就”、“龙山时代及其成就”,所述内容为考古学基础知识,可能与教学内容联系更紧密些,而放在“趣事”类中可能未必恰当。
不过,瑕不掩瑜,本书选题新颖,内容丰富,观点客观又屡有独到之见,文笔优美清新,深入浅出,既可作为普通读者培养兴趣、增进知识的科普读物,又可作为大学文博考古类专业学生的教学参考书,它的出版必将对文物考古知识的普及、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和吸引更多青少年从事文物考古工作大有裨益。
(《趣味考古》,叶文宪编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7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