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 - 招商银行特约 > 十七大最新消息

毫不动摇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刘云山:毫不动摇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毫不动摇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学习党的十七大报告的体会

  刘云山

  胡锦涛总书记在这次新进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进一步阐述了党的十七大的历史任务和基本精神,对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提出了明确要求。讲话高屋建瓴、内涵深刻,具有很强的思想性、理论性、针对性,对于进一步统一全党思想认识、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这里,我结合学习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十七大报告,就毫不动摇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最重要的是要毫不动摇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旗帜问题至关紧要。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历来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根本问题。每当重要历史关头,都有一个进一步明确前进方向、明确旗帜道路的问题。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我们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在这样一个重要历史关头,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仍然是党内外、国内外关注的焦点。党的十七大最重要的历史贡献,就是对这一根本问题作出鲜明有力的回答,高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十七大报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这充分表明了我们党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坚定决心,充分反映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最重要的就是要紧紧抓住旗帜这一根本问题,不断深化认识,不断加深理解,进一步增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自觉性坚定性。

  第一,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探索都是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展开、来深化的。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同志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命题,强调:“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从那时开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成为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题词”。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全部工作的主题。在这个根本问题上,我们党始终是一脉相承、一以贯之的。

  第二,党的十七大报告通篇贯穿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主线,可以说是一篇系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报告的标题,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报告阐述的大会主题的第一句话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报告的结尾也落在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报告总结了十六大以来五年的工作,强调我们党领导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报告回顾改革开放伟大历史进程得出了重要历史结论,强调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报告关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关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新任务,都是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展开的。报告提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把我们党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仔细研读报告,我们还可以看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是总体上的要求,而且体现在各个方面、各个领域。比如,报告提出了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等等。综观报告全文,可以这样说,报告鲜明的主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贯穿的灵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突出的主线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三,党的十七大用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作为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精神旗帜,更加突出、更加鲜明地写入大会报告,写入党的章程。二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作出了更加完整、更加系统的概括,就是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强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三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出了集中概括,不仅揭示了这条道路的内涵是什么,而且指明了如何坚持和发展这条道路,提出了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的重大政治论断。四是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念,阐明这个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提出了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重大政治论断。五是用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重大工作部署,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贯彻到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方方面面。这些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充分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应当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在实践中取得了巨大成就、显示出蓬勃生机,但前进道路上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风险,也可能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干扰。要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健康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关键是要做到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坚定不移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引领伟大事业、推进伟大工程、实现伟大复兴。中央强调用十七大精神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最重要的就是要在旗帜这个根本问题上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中央强调要头脑清醒、立场坚定,最重要的就是要在旗帜这个根本问题上头脑清醒、立场坚定。

  二、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就要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植根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愿望、适应中国发展进步要求的社会主义。十七大报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这一科学论断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精辟的概括,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基本特征,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原因。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深刻分析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创立的。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对整个人类历史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作了最缜密、最深刻的研究,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他们提出,社会有机体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社会基本矛盾推动人类社会不断由低级向高级社会形态发展,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他们指出,东方落后国家可以走与西方不同的发展道路,在特定条件下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他们强调,社会主义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可以说,这三个方面是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类社会发展必然趋势的基本构想,为后人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指明了正确方向。20世纪初,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取得胜利,使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对于生产力水平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列宁花了很大精力进行研究探索,提出了“新经济政策”和许多创造性的思想。他认为,社会主义是多样的,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但走法却不会完全一样;认为社会主义不可能是纯而又纯的,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加深和校正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和认识;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是长期的过程,应当利用市场、商品和货币关系,吸收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列宁的探索尽管时间很短,但从理论和实践上对科学社会主义作出了重要贡献。毛泽东同志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一个落后的东方大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并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进行艰辛探索。他强调,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制定适合中国情况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办法;强调要以苏为戒,从中国实际出发,独立自主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强调要处理好社会主义建设的十大关系,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毛泽东同志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初步探索,我们党带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崭新实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立与发展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我们完全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在理论和实践上都遵循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改革开放后,我们党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等等,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把握得更加主动、成熟。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我们党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命题,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大家知道,“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曾使我们党和国家一度面临十分困难的局面,国民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而在这期间,世界经济快速发展,新科技革命方兴未艾,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面对国内的严重困难,面对世界的深刻变化,我们党科学分析世界大势,准确把握时代主题和人民愿望,在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勇敢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路。近30年来,伴随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加速发展,世界范围内兴起了一场以增强综合国力为目标的变革浪潮,这个浪潮涉及国家之广泛、影响程度之深刻、持续时间之长久,都是前所未有的。这期间,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挫折。世界格局和国际形势发生的巨大变化,深深地影响着世界历史的进程,也深深地影响着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在这个复杂的历史过程中,我们党始终坚持以宽广眼界观察世界,以科学思维审视时代,积极适应世界形势变化,认真汲取世界社会主义的经验教训,提出了赶上时代的伟大号召,在改革开放中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在竞争比较中积极借鉴人类一切有益文明成果,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始终与世界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始终与人类文明进步紧密联系在一起,顺应了时代潮流,体现了时代要求。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立足我国基本国情、从我国实际出发提出来的,是用来解决我国发展问题的。我国基本国情是什么呢?就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是党的十三大根据邓小平同志的重要思想进行系统论述的。十三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同时我国社会主义社会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此后,党的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都强调和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十七大报告又对我们面临的基本国情作了进一步阐述,深刻分析了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强调这些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概括起来就是“一个巨变”、“四个深刻变”、“两个没有变”。“一个巨变”就是: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四个深刻变”就是: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两个没有变”就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正是由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作出了正确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有了科学依据和坚实基础。这么多年来,我们党始终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制定方针政策,始终依据基本国情来推进改革、谋划发展。可以说,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都是建立在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基础之上的。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特色还鲜明地表现在,以中国独特的文化形式和思维方式对马克思主义作了中国化的表达,汲取了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丰富营养,具有鲜明的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第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有着深厚的实践基础,并在指导实践中显示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对此,十七大报告作了全面深入的阐述。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熔铸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十七大报告用“三个永远铭记”,概括了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和发展的历史功绩。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坚定不移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推向前进。这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薪火相传、接力推进的。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总结实践经验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的。我们党是一个善于通过总结实践经验不断发展壮大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毛泽东同志曾生动地指出,我们党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邓小平同志强调,每年领导层都要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我们不靠上帝,而靠自己努力,靠不断总结经验,坚定地前进。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每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都在总结历史经验特别是对改革开放进行阶段性经验总结的基础上,明确新的发展方向,提出新的发展目标。十七大报告专门用一个部分回顾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归纳了“十个结合”的宝贵经验。可以说,这“十个结合”是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全部经验的总概括和集大成,升华了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显示出强大生命力。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十七大报告用“三个最”、“三个面貌”高度概括了改革开放新时期的伟大成就。“三个最”就是: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三个最”带来了“三个面貌”的历史性变化,即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给我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今天,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中国的发展不仅使中国人民稳定地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而且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时代特色”+“民族特色”+“实践特色”,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深刻领会和把握这些基本特征,最重要的就是胡锦涛总书记强调的:一是,无论革命、建设还是改革,都要独立自主地走自己的路,照抄照搬别国的经验、别国的模式从来不能成功。二是,要敢于和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的实际和时代条件结合起来,坚决走充满生机活力的新路,决不走实践证明是封闭僵化的老路,也决不走那种改旗易帜、放弃共产党领导、放弃社会主义的邪路。三是,在道路问题上,中央领导集体要坚定不移,全党同志要坚定不移,全国人民要坚定不移,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航船沿着正确航向不断乘风破浪、乘胜前进。这是我们党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需要我们在未来实践中始终牢记、认真遵循。

  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就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十七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做了精辟概括,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理解和把握这条道路,可以归结为“一个基本路线”、“一个总体布局”和“一个发展目标”。

  第一,“一个基本路线”,就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路线是在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根本任务的基础上制定的,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集中体现了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愿望要求。十七大报告从党和国家生命线的高度,进一步强调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极端重要性。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牢牢扭住这个中心,而不能离开这个中心,更不能干扰这个中心。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必须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这是我们事业经受风险考验、胜利达到目标的最可靠的保证。

  第二,“一个总体布局”,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这个总体布局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定不移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坚定不移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并且使这几个方面互相配合,互相促进。十五大、十六大进一步明确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全面发展的目标和政策,深化了对总体布局的认识。十六大以后,我们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包括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十七大报告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长远发展出发,对四位一体总体布局进行了系统阐述,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战略任务作出了全面部署。

  把握四位一体总体布局,有很多方面,着重要从制度、方向、战略重点上来认识和领会。在经济建设上,最重要的是要坚持“一个体制、两个制度”。“一个体制”,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既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有利于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是我们党的伟大创举。“两个制度”,就是十七大报告强调的:要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政治建设上,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一个统一”、“四个制度”。“一个统一”,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四个制度”,就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报告还强调,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这是保证政治体制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在文化建设上,最重要的是:把握“一个方向”,就是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建设“一个体系”,就是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坚持“两手抓”,就是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达到“三个更加”的目标,就是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在社会建设上,最重要的是:抓住“一个重点”,就是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突出“一个重大任务”,就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达到“五个有”的目标,就是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第三,“一个发展目标”,就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设计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蓝图,这就是: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00年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上个世纪末在第二步战略目标即将实现的时候,十五大对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作了进一步规划,明确提出了“小三步走”的发展目标,即:到20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2020年,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10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在此基础上,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就是要通过20年的努力奋斗,把我国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建设成为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十七大顺应形势发展和人民意愿,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同时,把“和谐”作为现代化建设目标的重要内容,明确提出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更加全面、更加丰富。

  “一个基本路线”、“一个总体布局”、“一个发展目标”,三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基本路线是总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遵循;总体布局是基本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具体展开;发展目标是宏伟蓝图,是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努力方向。

  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就要始终不渝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念,指出: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在理论创新上继往与开来的结合、坚持与发展的统一。我体会,深刻领会这一理论体系,应当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科学完整的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创造。这个理论体系始终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三大基本问题而展开、而深化、而不断丰富。一是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问题展开的。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建立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个好制度,必须坚持。但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过去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曲折和失误,归根到底就在于对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对这一首要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问题上,形成了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比较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后,怎样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这一重大问题,把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二是紧紧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问题展开的。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我们党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邓小平同志在八十年代初就提出了“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执政党的党员应该怎样才合格,党怎样才叫善于领导”的问题。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紧紧抓住这一重大课题进行了不懈探索,从提出“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党”、“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到提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到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等等,形成了一系列加强党的建设的独创性理论观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三是紧紧围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重大问题展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靠发展来不断巩固和推进的。社会主义要强大,体现优越性,关键在发展。尤其是我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和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长期面临着西方国家的巨大政治压力和经济压力,面对着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的繁重任务,解决好发展的问题就更为紧迫。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对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发展成果由谁享有等重大问题进行了探索回答。从提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发展才是硬道理”、“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到提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中的问题要靠发展来解决”、“发展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全面发展”,再到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等等,使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认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总而言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勇于开拓、勇于创新的伟大成果,用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的理论体系,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不断深化,这个理论体系也必将继续得到丰富和发展。

  第二,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理论成果。十七大的一个重大理论贡献和突出亮点,就是深刻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表明我们党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需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一是要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十七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作出了明确而科学的评价: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二是要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核心是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要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在此基础上,报告还从四个方面提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三是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重要的是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着眼于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深刻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新要求。我们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

  第三,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要正确认识和把握三个关系:

  一是要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关系。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行动指南和强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同时,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科学,必须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绝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列宁同样也不能承担为他去世以后五十年、一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的任务。”江泽民同志强调,要始终做到“两个坚定不移、不能含糊”:一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这一点,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二是必须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勇于追求真理和探索真理的革命精神。这一点,也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十七大报告指出,《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近160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同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创造性地运用它们分析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实际,作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概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贯彻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对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进行了理论上的总结和升华;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这充分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没有丢掉老祖宗,又讲出了新话;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二是要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与发展,是从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始的。邓小平同志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这是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党的十五大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进行了总结,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它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它的主要创立者是毛泽东。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它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这表明,我们党已经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创立的,也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是对毛泽东同志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重要思想成果的继承和发展。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还是做这件事。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独立自主地走自己的路。这是它们在立场、观点、方法等基本方面的共同点。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今天,我们一定要继续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三是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间的关系。科学发展观是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创立的。科学发展观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面对着共同的时代课题、共同的历史任务,都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都遵循着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总之,着眼点、立足点都紧紧围绕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同时,科学发展观针对新世纪新阶段出现的新特征、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提出了解决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的思路,进一步指明了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正确方向,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问题作出了独创性的贡献。

  五、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就要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就要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职责和光荣使命,就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十七大报告描绘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蓝图,对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新的部署。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我们要完成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这既是党的十七大主题,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主题;既是解决面临问题和挑战的基本思路,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遵循。

  第一,继续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和精髓,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就是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改革开放近30年来,我们党在实践上的每一个重大发展,理论上的每一个重大突破,工作上的每一个重大进步,都是以解放思想为先导,都伴随着思想的不断解放。正是1978年那场真理标准大讨论,带来了我们党和民族的伟大觉醒,孕育了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从而使我们国家踏上改革开放伟大历史征程。正是1992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谈话,又一次吹响了思想解放的号角,破除了长期禁锢我们的思想障碍,从而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阶段。正是2001年江泽民同志发表七一讲话,强调要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才有了十六大系统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思想理论的新突破,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正是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坚持不懈地解放思想,提出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才有了十七大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现在回想起来,邓小平同志当年讲的,“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说得多么深刻,多么发人深省。可以说,解放思想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是十分紧要的。十七大报告再一次突出强调了解放思想问题,要求我们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我们要进一步增强贯彻党的思想路线的自觉性,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破除那些不适应形势发展、不符合人民要求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努力做到思想上不断有新解放,理论上不断有新发展,实践上不断有新创造。

  第二,坚持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具有蓬勃生命力,就在于它是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的主旋律,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我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近30年的历程。近30年来,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各方面体制改革,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当地展开,开创了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崭新局面。从经济特区的兴办、沿海城市的开放到内陆边境城市、沿江城市和省会城市的开放,从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领域的开放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伴随着改革开放而形成和发展的,改革开放每前进一步,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都深化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改革开放对于我们党、我们国家、我们民族的重大意义,怎么强调也不过分。应当看到,我国改革开放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改革开放的任务远没有完成,形成一整套比较完善、比较定型的体制机制,还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还面临着繁重的任务。十七大报告强调: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最根本的是,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这充分表明了我们党坚持改革开放的政治立场和坚定决心。我们要按照十七大要求,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和党的建设的各个环节,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创新,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

  第三,推动科学发展。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发展问题,强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要靠发展,提高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要靠发展,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要靠发展,说服那些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相信社会主义也要靠发展。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发展既具有巨大潜力和广阔空间,也承受着来自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巨大压力。能不能解决好发展中的问题,是对我们的一个新考验。世界各国的发展实践表明,发展绝不仅仅是经济增长,而应该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应该是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要完成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双重任务,不能重复其他国家走过的老路,而必须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科学发展道路,做到好字优先、又好又快发展。如何推动科学发展?十七大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强调要着力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这是总结我国现代化建设长期实践得出的重要结论,是党的十六大以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会,是根据现阶段我国发展的客观实际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的正确方向。

  第四,促进社会和谐。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我们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和实践,有一个不断探索、不断深化的过程。十六大报告在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时,提出了实现社会更加和谐的要求。十六大以来,我们党不断深化对社会和谐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确定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十六届六中全会专门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作出重要决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重大部署。当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同时要认识到,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矛盾,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是在不断化解社会矛盾过程中向前推进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强调: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我们要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良好社会环境。

  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就必须把党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从来都是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把党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需要我们适应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走出一条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紧密联系、紧密配合的党的建设路子。

  第一,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紧密联系、紧密配合的党的建设要始终贯穿改革创新精神。十七大报告指出:党要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首先,这是顺利完成我们党所肩负的执政使命的现实需要。当今时代是改革创新的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改革创新的事业。我们党要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其次,这是我们党正确应对新课题新考验的现实需要。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的奋斗历史,实质上就是一部适应党的历史方位和目标任务的发展变化,不断创新党的理论、丰富党的实践、完善党的制度的历史。我们党已经成立86年,在全国执政58年。这使我们党积累了治国理政和加强自身建设的宝贵经验,但也容易使一些党员、干部产生惰性,脱离群众。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既给党注入巨大活力,也使我们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课题新考验。我们党已经拥有7300多万名党员,新党员数量大量增加,干部队伍新老交替不断进行,这给党不断增添了新鲜血液,也使党的自身建设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要适应新变化、经受新考验、解决新课题,就必须大力倡导改革创新精神,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机制和工作方式等方面的创新。其三,这是解决党的建设自身存在问题的现实需要。必须清醒地看到,党的建设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也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和不足。比如,党的执政能力同新形势新任务不完全适应;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作风不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比较突出,奢侈浪费、消极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既需要切实执行和落实好现行制度和已有措施,更需要以改革的思路寻求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办法。正如十七大报告所指出的,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决定了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既十分重要又十分紧迫。

  第二,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紧密联系、紧密配合的党的建设要始终体现先进性这个根本。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就要通过推进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和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反映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使各级党组织不断提高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始终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使广大党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始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使我们党保持与时俱进的品质,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最基础的是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行动上才能自觉。要按照十七大的要求,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通过学习,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深刻认识为什么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而不是别的什么旗帜能够最大限度地团结和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深刻认识为什么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别的什么道路能够指引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深刻认识为什么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不是别的什么主义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做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动摇。

  第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紧密联系、紧密配合的党的建设要始终突出提高执政能力这个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开创性事业,需要我们不断进行新的实践和新的探索。我们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在实践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不断提高领导能力和水平。比如,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国际形势中的中国因素和国内形势中的国际因素都在增加。这就要求我们开阔视野,树立世界眼光,努力学习对外政策和国际关系方面的相关知识,不断提高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能力。比如,我国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发展处于关键时期,每天都面临新情况,每天都遇到新问题,每天都有新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对重大问题的研究,善于统筹兼顾,注意从各方利益的结合点上考虑问题、谋划工作,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不断提高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比如,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特别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推动着产业革命和文化生产传播方式的变革。这就要求我们站在科技发展的最前沿,及时掌握现代科技知识,敏锐把握现代科技发展对人们生产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的深刻影响,不断提高信息化条件下做好工作的本领。提高执政能力是一个过程,需要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需要深入改革开放最前沿、经济建设第一线,认真总结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丰富经验,从人民群众的鲜活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第四,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紧密联系、紧密配合的党的建设要始终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这个方针。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说到底,关键是我们共产党内部要搞好,不出事,就可以放心睡大觉。”要使党保持先进性,不出问题,就要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全党同志必须牢记,一个政党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不是一劳永逸的,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我们说忧党,首先要严肃认真地思考这个问题,而且一定要想清楚、想明白,从而更加自觉、更加有效地把党建设好。”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党员特别是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增强党的意识。什么是党的意识?说通俗一点,就是“心中有党、心中有组织”。要时时刻刻牢记自己是党的一员,用党员标准要求自己,用党的纪律约束自己,用党的理想激励自己,在党言党、在党爱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使党员的责任融入到灵魂、血脉之中,深入到精神、信仰之中,始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十七大报告指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还需要继续奋斗十几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还需要继续奋斗几十年,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则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去奋斗?就是十七大报告强调的“四个一定要”。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思想政治优势,也是当代共产党人精神状态的集中体现。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做到“两个务必”,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认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我国基本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性、长期性、艰巨性,不断增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要进一步增强宗旨意识,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保持旺盛的革命意志和坚韧的革命品格,求真务实、埋头苦干,不断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业绩。要进一步增强团结意识、大局意识,在大局下思考、大局下行动,自觉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全党的团结统一,万众一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来源:求是

  注:这是刘云山同志2007年12月18日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稿,发表时有删节。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最新消息

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产生 胡锦涛任总书记(图)

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名单公布 名单

  精彩推荐  
  代表风采
  辉煌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