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女护士厦门征婚 和18个男人四轮相亲均失败
张小宁表示并不后悔,因为她长大了
台海网1月30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吕寒伟)另类的征婚方式,也许注定会有失败的结果。本报报道哈尔滨女孩儿张小宁街头征婚后,先后有18个男人致电本报表示要与她相亲。
昨天,张小宁告诉记者,她要离开厦门,回到哈尔滨,回到她的医院,继续做她的护士,好好工作。
在厦门街头征婚,这一稀奇事在去年12月份闹得沸沸扬扬之后,张小宁把自己和家人推到了“风口浪尖”上。面对网上、现实生活中潮水般的不理解,甚至骂声,她坚强地说,她会坚持下去,适当的时候,还会走上街头,直到找到“如意郎君”为止。
但这一念头在回哈尔滨的短暂三天里发生了变化。看到妈妈和奶奶为此生病,她家人成为哈尔滨人评头论足的对象,她觉得不能再让家人受伤害,回到厦门后,她告诉记者:我不想再到街头去,但我还是会在厦门继续找对象。
现实并没有她所想的那么如意,符合她要求、能被她看上的对象没有那么好找,尤其是既要满足“身高1.73米以上”、“有房有车”、“素质高”的几个要求,又要勇敢地站出来愿意跟她结婚,顶受舆论压力。刚开始她觉得再难也不放弃。
在厦门没什么事做的她,找了份有意义的事情——— 给全国污染源普查当义工。当义工每天要深入每个社区,她认识了很多人,跟他们聊天,试着“换位思考”一下男性的感受。“如果我是男的,我也一定会希望找一个有稳定工作的人,找一个特别理性的人。”她说,可是自己现在还是游离的状态。
她承认,街头征婚有点不太现实,做义工的日子里,她从工作中得到乐趣,人也理智起来。“冷静地想一想,到街头征婚是完全错了,人都是会冲动的,我想了想,喜欢一个地方 (厦门),喜欢在一个地方生活,也不一定要用街头征婚这种方式,现在我终于懂了,我终于长大了。”她说。
离开厦门,也就意味着街头征婚的方式失败。但是她说,她一定还会再回到厦门。
四轮相亲 为何和18名男士不来“电”
第一轮:想做朋友就算了
其实,从上次报道到现在的一个月时间里,本报记者一直在努力帮哈尔滨女孩张小宁找对象,物色良好人选。但是,她没有一个看上眼。
她在街头征婚的消息传出后,截至2007年12月14日,共有18名男士打进电话,表示想与她相亲。刚听到18这个数字,她的第一反应是 “这么少啊”。随后她又说,即使是只有千分之一的机会,她也认为是值得的。
有5位男士不约而同地表示想跟她“先做朋友,合适再谈恋爱,最后结婚”,仍然是那种循序渐进的传统方式。这显然和她“突然征婚,迅速结婚”的想法不一致。“如果是想做朋友,那就算了”,张小宁拒绝了这5名男士。
第二轮:没有钱万万不能
第一轮刷掉几个男士后,记者帮张小宁先把关,向他们了解情况,并登记年龄、籍贯、婚配与否、对街头征婚的想法等,名单上还有13名男士。
在征得男士的同意后,2007年12月22日,记者将张小宁约到本报,将这些男士的电话交到她手上,让她先逐一与他们在电话里聊。在张小宁的征婚条件里,对于职业并没有做要求,但这一条件恰恰成为她和多位男生对不上眼的重要原因。
张小宁联系上的男士是货车司机、包工头、普通打工者、保安等,结果变得灰心丧气,和一位男士辩论完“没有钱万万不能”的话题后,表示不想再聊,尽管名单里还有医生等。
第三轮:钱太多了不可靠
第二轮过后,只剩下两名男士。一名男子姓曾,他是所有男士中最符合张小宁征婚标准的。曾先生的身高远在1.73米以上,有1.88米,年纪仅27岁,他家的房子也远不止一套,车子更不用说。
记者安排两人在莲花的一家餐厅见了第一次面。曾先生对张小宁的感觉还不错,第二天发短信给她,问“我们俩有没有可能(谈恋爱)”,但张小宁却回绝,说“你太有钱了,我害怕”。
曾先生没有放弃,几天后再度与她联系,有了第二次约会——— 张小宁带上一个姐妹,和曾先生打了场保龄球。第三次约会,张小宁和曾先生以及朋友吃了顿饭。第四次,曾先生开始和张小宁谈婚论嫁,但张小宁还是觉得对方太有钱、太飘,告诉他“我不是贪财的人”,结束这段插曲。
第四轮:他很老实但太矮
最后一位男士,是帮他弟弟打电话的。“我弟弟在外地出差,还没回来,我先帮他打电话问问。”林先生说。
这回记者特别问了蔡先生的弟弟的职业,一名私营企业主,做的是机械,性格内向、老实,正好符合张小宁的要求。“我比较外向,最好能找一个老实本分的人,说话不要太飘。”她说。
在记者没有参与的情况下,张小宁和蔡先生的弟弟见了一次面,时间仅几分钟。事后记者询问张小宁感觉如何?她说,对方真的是很老实本分的那种,性格符合,但是,他长得太矮了,才1.6米多,不符合她的身高要求。至此,名单上的最后一名男士也被划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