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农民工法律援助项目在西安进行考察评审,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官员称,该项目旨在建立向农民工提供无偿法律援助,已在中国的十五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二十一个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启动一年多以来,有七万五千余名农民工从中受益。图为参观陕西律师农民工维权工作总站。中新社发冽玮 摄
中新社西安二月一日电 题:为农民工维权燃起一盏“灯”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农民工法律援助项目在西安考察侧记
中新社记者 冽玮
“有灯的地方,就会有希望,就会有信心……”金发碧眼的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副国别主任AlessandraTisot,不仅有一个漂亮中文名字:丁雅珊,而且很有演讲天赋,寥寥数语,就将陕西律师农民工维权工作站的现场气氛点燃了。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农民工法律援助项目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以及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共同建立。项目资金由比利时政府提供,共五十余万美元。已在中国的十五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二十一个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共受理案件两千多件,已办结案件一千九百多件。有七万五千余名农民工从中受益。
今天上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官员和全国律师协会负责人,开始对陕西省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的项目进行了考察。陕西站专职律师孙蓉告诉记者,她毕业于西北政法大学,二00二年起执业,二00七年五月被聘为陕西律师农民工维权工作总站专职律师。目前,她与另两位同事已经受理案件一百二十件,以工伤、欠薪为主。涉及人数三百五十三人,涉及标的两百八十七万九千九百五十四元人民币。
她坦言,身为一个公益律师,奉献精神是必不可少的。中国现有的公益律师不超过一百二十人,陕西境内只有四人,陕西律师农民工维权工作总站就占了三名。他们不仅为农民工打官司不收取任何费用,有时连当事人的交通费、住宿费,也得律师垫付。她认为,“授人以鱼”,莫如“授人以渔”,只有加强法律意识,普及法律知识,农民工才能更好地维护自身的权益。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寻求法律援助的农民工反应敏捷,思维清晰,并没有人们道听途说而来的那种“讨薪无果”的落魄形象。据一位叫乔玉志的农民工介绍,他是河南商丘人,在西安打工十几年了,从事装修行业。老板拖欠了十几个工人的数万元工资。大家也曾咨询过律师,但高昂的律师代理费让他们无法负担。几经周折,陕西农民工法律援助工作站无偿帮他们讨回了血汗钱。
当他有理有据地将法律援助过程说出来时,不忘加上一句,其实农民工讨要薪水,也不赞成爬塔吊、绑架之类的极端手段,毕竟现在都提倡建设和谐社会。大事小情,应该讲理讲法。
“我们乐见、提倡、支持这种公益活动。”陕西省律师协会业务部部长韩力表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农民工法律援助项目项目使农民工权益维护现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也必将推动以政府为主导的,多渠道法律援助活动的开展。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法律援助与公益事务委员会副主任佟丽华指出,应援、尽援,在农民工通过协商等渠道解决不了问题时,尽量为他们提供法律上的帮助,使他们平等地享用法律资源,这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有之意。
据悉,目前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等部门已建立了一二·四法律援助专项基金,以支持法律援助律师针对农民工“讨薪无果”等问题予以重点援助。
(责任编辑:张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