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和90后“PK”会有什么结果?一名大学生应聘家教时,被小自己5岁的中学生用“奥数”题难倒了,且因此失去了家教工作。在这次“PK”大战中,90后的发散性思维,显然超过了已经读大学的80后。
被80后“撞”了一“跟头”的,是正在科技大学读大二的张震超。
在众多科目中,小超最为拿手的便是高等数学,而他高考的成绩中,最为突出的也是数学成绩,于是,自从进入大学以来,他开始兼职做起初中数学家教。几天前,一名学生家长周先生联系到小超,称需要给读初三的儿子找家教老师,补一下基础知识,于是双方约定在周先生家见面。
自认为数学成绩不错,加之已有1年多教学经验,小超本以为这次家教工作会一帆风顺,没想到第一次“面试”,张震超就遭遇了难题。周先生和儿子小周为了检验家教的水平,特意找来几道中学函数题和奥林匹克数学竞赛题让小超解。前面几道题解得很轻松,可从未接触过奥赛题的他,后来却一下子“傻眼”了。小超绞尽脑汁,花了半个多小时,也没能得出答案,只好摊开双手,表示“不会”。
“连这几道题都解不出来,你怎么教我啊?”还没等小超说什么,16岁的小周突然开口了。“你看,这些题不算难,你要是用纵向思路思考肯定不行,但用发散性方式思考就容易了。”看着比自己小5岁的男孩轻松解出了令自己头疼的数学题,小超一下子觉得面颊发热。“不会奥数不代表什么,重要的是学习方法和能力。”虽然不服输的小超极力解释,可仍然没得到这份兼职工作。
记者调查 3成大学生家教曾被考过 随后,记者随机采访了百余名曾经当过兼职家教的大学生,有27位表示遭遇过90后学生及学生父母的“为难”,只有一半同学“闯关”成功,顺利找到兼职工作,另一半同学因为答不上题,而失去机会。
接受采访的同学,大都有“一技之长”,某个学科成绩突出,虽说他们的基础知识牢固,考试成绩不错,并掌握了好的学习方法。但是,在年轻的“90后”学生眼里,80后家教的优势似乎“没有价值”。
学生家长通过面试想找“新新老师” 虽然小超觉得自己受到“刁难”,但是不少学生家长都觉得,这是面试家教老师必要的手段。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90后的学生家长,往往有着比较高的学历。“辅导孩子学习时,总遇到一些我上学时根本没接触过的题,无论是解题思路,还是思维方式都和我们上学时不一样。看样子,现在学生接触的知识结构与以前不同了,所以我们希望找家教老师能够辅导孩子,毕竟,他们的年龄差距不大,掌握的思维方式可能也更接近。”
大学老师:90后不能太极端80后得尽快补课 “其实,奥林匹克数学题和中学数学知识没什么关系。”得知80后的遭遇,一些大学老师这样表示。
他们认为,普通数学知识与奥数的思路不一样,前者要求的是逻辑思维,需要严谨的推理能力,后者讲究的是“巧”。如果把前者的思维方式比喻成直线,那么,后者的思维方式,更像是毫无规则的曲线。“这样说来,奥数水平的高低,跟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没有直接关系。90后不该将精力过多投入到研究奥数题上。”
如此说来,小周“为难”老师的做法,似乎有些“过分”。不过,老师们也从中看出了90后没有注意到的深层次问题。那就是90后发散性思维的能力,已经超过了比自己大几岁的80后。
“80后的同学上中学时,正处于教育的转型期,而90后接受的是现代教育,锻炼的就是发散性思维,讲究的就是举一反三,或者是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从这个角度讲,80后有必要锻炼自己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否则,在将来80后、90后都走入社会的第二次、第三次碰撞中,80后有可能再次落败。”
(责任编辑:车东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