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乔家大院》《大红灯笼高高挂》《白银谷》,一幕幕脍炙人口的话剧、电影和电视剧,让人们熟悉了晋商发祥地山西晋中市。
晋中市委书记李永宏说,政府投入和社会投入相结合,多渠道、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快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两相繁荣的步伐。
民间力量建成“文化小花园”
“好,再来一个!”在晋中市榆次古城内的晋剧票友协会老城票友社活动站经常能听到掌声夹带着这样的喝彩声。育苑二区的姚喜爱大妈说,这里每天下午都有演出,她没事就过来看看。
演出房间的墙上两张大红纸格外抢眼:“票友社搬迁、取暖集资名单:杨凤英1800元、杜贤庆500元、许利生260元、郑玉凤30元……”晋剧票友协会会长任惠告诉记者,老城票友社一年最少花费5000元,基本上全是靠群众支援。
自2006年成立以来,票友协会已有1000余名会员,组织过春节晚会、庆祝“五一”等演出活动,全年约有6万人次观看过演出。
“群众性文化活动也是文化建设的一方面。民间力量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推进文化繁荣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晋中市委宣传部长刘志宏说。民营资本激活文化资源
据说,2600多年前春秋时期晋文公为纪念隐居在介休绵山的重臣介之推而设寒食节(清明节)。千百年来,介之推“功不言禄”的精神广为流传,绵山也因此吸引了无数名人雅士、宗教名流登临,成为一座儒释道相融的历史名山。
然而这座名山10多年前却鲜为人知,一年的旅游收入仅1万元。1995年,介休市决定把旅游业作为调整经济结构的优势产业来抓,将绵山风景区作为龙头、精品项目重点开发。民营企业山西三佳煤化有限公司取得独资开发权。三佳公司党委书记王建镇说,至今,开发绵山已投入8亿元,对彩塑文物进行了集中保存和修复,恢复了一些庙宇,而且还投资1亿元绿化景区。
如今,绵山逐渐成为介休的一张文化名片。8座悬崖宾馆、300个景点、百名当代书法家书写的《道德经》木刻、介之推母子巨像……完善的旅游服务体系以及优美的自然环境、浓厚的人文气息,近年来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每年带来8000多万元的旅游收入。
刘志宏说:“面对文化发展的要求,政府不可能无限包揽一切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管理,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积极稳妥放开文化市场已是大势所趋。”政府政策引领文化方向
“文化繁荣和发展,政府是推动的主要环节。”刘志宏说,政府要营造文化发展的宽松环境,同时还要保证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
刘志宏介绍,近年来,晋中市连续举办了“晋商大院文化旅游节”、“平遥(国际)摄影大展”、“晋商社火节”等活动,为晋中打造文化品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交流平台。
今年围绕“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共有30多项活动开展,32万余人参加。平遥县委书记李定武说:“平遥崛起的关键就在于认识文化资源、运用文化资源、进行文化创意。”
《立秋》《乔家大院》《大红灯笼高高挂》《白银谷》,这些著名的话剧、电影和电视剧,或是在晋中市的各个著名景点拍摄,或以其为场所背景展开剧情。晋中市正在引导社会各方投资打造富有明清经济、民俗和社会特色的影视业拍摄制作基地,发展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创意产业。(据新华社太原2月3日电)
新华社记者王(火召)坤 周婷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