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奶农的风险就是伊利的风险”
2月3日,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率领伊利经营班子,带着米、面、油等礼物深入到伊利集团第六牧场园区慰问奶牛养殖户。奶农孙可心乐呵呵地说:“虽然养牛成本在不断上涨,但伊利07年给我们的鲜奶提了四次价,只要有好牛奶,就能拿到好价钱。今年,我们养奶牛的信心更足了。”
奶农们的一张张笑脸印证了伊利与百万奶农“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决心,也彰显了伊利在市场压力面前将压力独扛的行业老大风范。
2007年,伊利第六牧场奶农成功规避市场风险绝不是个偶然的个案。而是得益于伊利董事长潘刚所坚持的“奶源是乳品行业生产的第一车间”的理念。多年来,伊利集团在潘刚“心系民生”理念的指引下,坚持与广大奶农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相互依存先后带动500多万奶农走上致富路。为社会创造了几十万个就业岗位,同时推动了奶源基地周边地区农业产业化的进程。董事长潘刚更是在各种场合不止一次的提出:“奶农的风险就是伊利的风险,就是中国乳业的风险。伊利必须在最大的能力范围内降低奶农的饲养成本和风险。”
对此,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表示:“2007年11月18日,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伊利时特别强调:奶牛基地的建设一定要稳定,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都应该让奶农从奶业的发展中得到实惠。’总书记的话伊利人铭记在心。伊利人懂得奶农是奶业的根本,乳制品企业只有与奶农结成牢固的利益共同体,才能实现持久发展。提高原料奶收购价,这是奶农的期盼,也是我们对奶牛养殖户负责的具体体现。只有调动了奶农的养殖积极性,奶源稳定了,伊利才有可能基业长青。”
据了解,伊利在不断提高收奶价的基础上,还利用自身优势,通过利润转移支付,把伊利饲料公司的饲料低于成本价提供给奶农,以减轻其负担。据介绍,伊利集团公司建有全国最大的奶牛饲料加工基地,拥有庞大的科技研发队伍,研制出提高奶牛产量和质量的优质饲料,提供给供奶户,从而提高奶农的经济收入,并且保证原料奶的品质。同时伊利集团积极投入研发力量去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在引导中国乳业摆脱靠单纯的液态奶产品惨烈竞争局面的同时,也可以扩大利润空间,使产业链条上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够受益,真正实现共赢局面。截止目前,伊利金典奶系列、伊利营养舒化奶、伊利高端婴幼儿奶粉等一系列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产品表现已经十分突出,超过伊利业务总额的40%,趋近发达国家乳业巨头的业务结构。伊利已经成为国内乳品行业中拥有最完整、最丰富、最合理的产品线的企业。
作为2007年内蒙古唯一当选“十七大”代表的企业家,潘刚在多种公开场合强调:帮助奶农奔赴小康是中国乳业的责任。潘刚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据介绍,在最近十几年的发展中,为了解决农民养牛资金困难的问题,伊利以滚动的方式累计向农户发放购牛款近20亿元,累计为养奶牛户发放奶款320多亿元;为确保乳品行业的健康发展并响应温总理的号召伊利一次性投入2000多万元,用于防疫工作补贴和疫病防治;设立了2000多万元的风险基金,补偿奶农在养牛过程中的意外损失,从而解除奶农的后顾之忧。除了在资金上的持续支持外,多年来,伊利集团还不断完善经营模式,不断创新奶源基地建设模式,从而进一步打通了农户与企业之间的渠道,保证了高品质原奶的稳定供应。
正是伊利集团始终本着与奶农高度合作的精神,才与广大奶农结成了相互依托、同呼吸、共命运的鱼水关系,形成了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共赢局面;正是伊利集团首创的“公司+农户”的奶源基地建设模式,才将呼和浩特“奶业兴市”战略推向高潮,带动了一大批乳品企业成长并发展壮大;同样也是伊利集团最早在业内为奶农发放购牛贷款,为奶农养牛事业提供了资金的扶持,使得乳业成为了呼和浩特的支柱产业,并成就了呼和浩特“中国乳都”的城市名片。
作为践行社会责任的典范企业,伊利集团累计为国家上缴税金70多亿元,为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企业内部,伊利集团的各类社会保险不但覆盖了城镇职工,而且覆盖了农民工,累计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近5亿元。企业内部和外部的所有产业相关环节的和谐共赢,才是伊利集团积极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根本所在。
据了解,伊利集团此次开展的春节慰问包括社会福利院、广大奶农、以及伊利集团的内部员工等,此次慰问在伊利全国各地的130多家分公司同时开展,慰问物资累计达60多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