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7日,在北京莱太花卉市场,随处可见选购鲜花的市民。春节临近,京城各大花卉市场生意红火,不少市民前来挑选鲜花装扮居室。中新社发陈晓根 摄
中新网2月4日电香港《文汇报》2月4日发表题为《京城春节百态掠影》文章说,年年岁岁节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北京春节的民俗也随时代而变。
文章摘录如下:
今年春节受暴雪影响许多家在南方的外地人都要留在北京过节。有的单位甚至已经组织了春节单身员工俱乐部,以安抚春节回不了家的单身员工。
实际上,激烈竞争下的动荡生涯,已在淡化着春节的归家情结。当不少北京人愿意选择出门儿过节时,更多外地人春节却选择留在北京。
外地人留在北京过节的理由是:回家太贵!春节不回家的外地人多在北京打拚多年,不是早把老婆孩子接到身边就是在京成家立业了。北京各大农贸市场虽然节日关门七天,但许多卖鱼买肉卖菜的外地人都不回家。他们说:回一趟家等于半年白干!除去租房等开支外,不少在京从事服务行业的外地人全年不过赚一两万元,如果春节回家路费加上买年货、送红包等各色开支至少得几千元,几乎相当于半年辛苦劳作的全部收入,所以他们宁愿选择寄些钱回家,而不是拖家带口挤上回家乡的火车。对于年轻一代外地人来说,“家乡”,更多被“家”替换,只要老婆孩子都在身边,他们就能快快乐乐过春节。第二代外地人春节归家的热情已不如前辈,他们更重视眼前的生存与快乐。
受“五一”长假取消影响,今年春节旅游公司生意分外火爆,知名公司的黄金线路产品提前半个月就销售一空。许多家庭早就制定了春节外出旅游计划,为了调节冬天灰色情绪,更多北京人喜欢去阳光明媚的南方过春节。不过受雪灾影响,今年许多预订的南方旅游线路已经取消。虽然节日出国游的价格不菲,但依然有众多北京人趋之若鹜,出国旅游成为最时尚的过节方式。北京中产阶级家庭中,玩遍世界主要旅游城市的人越来越多。今年春节提前联系同学聚会,不少人缺席的原因都是出国旅游。
年年都闹“保姆荒”
“保姆荒”,近年成为北京春节最让人头疼的事儿。人口老化让北京对保姆的需求越来越大,而每年一到春节最需要保姆的时候,因为大批保姆回家过节北京却找不到合适的保姆。离春节还有近一个月时间保姆市场就紧张起来,中介公司内等活儿的不是“老油条”就是毫无经验的小姑娘,面相淳厚、年富力强者早被眼快的客户挑走了。春节前后北京起码要闹一个多月保姆荒。几年不回家过春节的保姆,不是与客户相处极好,就是家已安在北京。最缺的是中年以上擅长照顾老人的保姆,而这些为人妻母的农村妇女多是为孩子的学费才出来帮人的,代价是母子整年的分离,春节是全年唯一一次母子团聚。北京人不愿用北京籍保姆,认为北京保姆懒且是非多。对于那些有老人需要照顾的人家,春节漫漫半个月里子女不得不忙着照顾老人,休假比上班还累。为了缓解保姆荒,北京每年春节都会特招一批节日保姆,价格比平时贵了许多。今年春节期间保姆工资已经涨到1300元~1500元左右,有的熟练保姆其工资甚至相当于应届大学生。
今年北京春节的同学聚会比往年更火。许多价格实惠的饭店半个月前包房就被订完了,有的订出整层自助餐厅。今年是知青下乡40周年纪念,“老三届”等的同学聚会都早早就联络完毕。怀旧是北京中年人聚会的主旋律,这个群体正在退出社会主流位置,同代人的交际圈对他们来说就特别重要,回城后几十年形成的阶层悬殊正在淡化,大家都快回到出发时的同一个起点。虽然AA制盛行多年,但春节同学聚会多为有官位的召集和买单,因为他们有感召力往往还有权力签单。
实物福利 卷土重来
今年春节,沉寂多年的实物福利在北京卷土重来。从前对单位发大米嗤之以鼻的小青年,如今也乐呵呵地把成袋的大米、大桶的花生油、成箱的水果等等搬回家去,以博得父母的开心。高物价下,最朴素的生活物资又重现了珍贵的价值。一些有实力发购物卡的单位,也发现发大米、花生油更实惠。为了节约开支,不少单位今年春节前夕不再进行住宾馆吃喝玩乐的员工聚会,而是省下钱来给员工多发实物。20年前北京国企的实物福利传统今年被发扬光大,并被复制到成为就业主渠道的民营企业中,所发物品的数量与质量比先前更上了一个台阶。一些在北京就业的外国员工莫名其妙:不明白为啥过春节还要发食用油?实际上,即使对于月收入几千元的白领来说,单位发大米和花生油也意味着一种温暖和关爱:民以食为天。发实物的质感福利,是购物卡不能替换的。
鞭炮热情受质疑
离正月初一还有好几天时,北京五环以外的小区就有人放鞭炮了,爆竹声声一直要持续到正月十五。那些早几年还是农田的小区更多保留的农家民俗。自从北京部分城区禁放鞭炮令取消后,春节放鞭炮的传统就回归得如火如荼。每年从除夕开始,许多小区的夜晚就被此起彼伏的鞭炮声笼罩,清晨的道路是厚厚的鞭炮遗骸,人们似乎要弥补禁放几年被压抑的激情。无论穷富,不少人家花在放鞭炮上的钱都是过去的几倍,有的人放鞭炮花钱比吃肉的都多。为何如此烧钱?有人想在爆竹声声中图个新年大吉大利,更多人想在震耳欲聋的爆竹声中放掉晦气。下岗多年没工作的、被拆迁折腾得伤元气的,在股市中家产折半的,对腐败敢怒不敢言的等等受挫折的市民,都想通过放鞭炮来释放压抑的心情。
这样的释放结果,就是北京节日的空气质量更加恶劣,由鞭炮引发的险情频频出现。春节期间的夜晚北京许多小区的孩子、老人都不敢出门,门外如一个“炮火连天”的战场。有市民认为,无论从环境还是从安全来说,城市燃放鞭炮解禁都是弊大于利。让百姓释放压力应真正为百姓排忧解难,而不应采取恢复陋习的方式。(陈晓凤)
(责任编辑:郭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