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井下午餐。 |
| |
井下轮车。 |
| |
采掘现场。 |
负全国76家骨干电厂供煤重任的大同煤矿集团,打响“保电煤大决战”。2月3日,本报记者随一线矿工下井,实地感受——
289米深处的牵挂
2月3日清晨7时,山西大同,气温降至零下21摄氏度。
同煤集团忻州窑矿综采三队早班的22名矿工,准时集结,备装下井。
“我们多份累,灾区少份罪”
班前会移到矿井口,传达集团最新部署:月增产50万吨电煤的计划,调高到100万吨
经特批,记者获准随综采三队下井。
同行的还有忻州窑总工程师、全国劳模田利军。同煤是我国最大的煤矿之一,去年的煤炭产销量达到1.16亿吨,其中仅电煤就达7669万吨,肩负着为全国76家骨干电厂供煤的重担,一有特殊任务,矿领导就会跟班作业。
班前会今天移到了矿井口。一幅标语很醒目:我们多份累,灾区少份罪。
班长介绍了上一班产煤情况和遇到的问题,跟班矿领导传达了集团公司最新部署:月增产50万吨电煤的计划调高到100万吨,全力保障灾区用煤。
“这里有世界最好的动力煤”
通往289米深处的路程如同行军。看到煤层,记者大汗淋漓,矿工们的速度却丝毫不减
乘电梯,50分钟后,垂直下到289米深处,再换坐轮车到3.5公里外的停车点。轰鸣作响的轮车,顿时打破了井下的宁静。颠簸中,不少矿工借机小眠。15分钟后,车缓缓停下,徒步择右而行。路旁一堵装有仪表的白墙,矿工们介绍,内里是“采空区”,即使有瓦斯也会因缺氧而安然无恙,加上精准的仪表随时监测,超限抽排,万无一失。
行路如行军。经过井下控制风向的风门,三次攀越输煤皮带上的“天桥”,地下越来越湿漉,矿工们的行进速度却丝毫不减。
看到煤层时,记者已大汗淋漓。总工田利军剥下块锃亮的煤片:“这是世界上最好的动力煤,发热量在6000大卡以上,用一张纸就能点着。”再行100多米,总算到达了最近的工作面——东三盘区。
“像我这样的,矿上有56个”
支架工王国宏10年没回老家,刚获探亲假,听说加班,马上把票退了,请缨下井
工人手拉手交接班,人换机不停。
忻州窑矿是座有着50多年采煤史的老矿,也是高瓦斯矿井,历经“老鼠打洞”、“炮采工艺”,如今已改装现代化的壁式机械开采,每年产煤240多万吨。“现在集团公司要求我们每天多采7200吨,三条措施是:延长开机时间,增开备用工作面、节省自用煤。”综采三队队长王耀峰说。
任务就是命令。今年春节期间,集团公司37座煤矿43对生产矿井一律不放假。忻州窑矿支架工王国宏老家在数百里外的山西繁峙县,10年没回家看过父母,1月25日刚获探亲假买好车票,就听到集团公司春节不放假的消息,他马上把票退了,请缨下井。“忻州窑像我这样的,有56个”。
[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