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莱茵邮报》2月3日文章,原题:中国春节与狂欢节有何渊源? 一次在中国出差时,中方的合作伙伴问我:“德国是不是也庆祝中国的除夕,庆祝的方式是女人把市长赶出办公室,自己坐在市长的位子上处理他的事务,这是真的么?”“您是从哪里看到这样的消息的?”我反问到。
合作伙伴回答:“报纸上写的。”我随即反应过来,他说的是“女人狂欢节”。弄混了。德国的“女人狂欢节”总是在“玫瑰星期一”的前一个周四(德国许多城市在玫瑰星期一举办狂欢节大游行),而中国的除夕日期是不固定的,女人狂欢节与除夕同天的情况应该只是巧合而已。
但我开始怀疑,也许这并不是完全的巧合。中国的新年与欧洲的狂欢节可能具有相同的渊源。毕竟狂欢节是人类最古老的传统节日,已经有5000年的历史。而中国也是拥有5000年文明史的古老民族,一直都有庆祝农历新年的传统。直到1911年中国才开始实行现代纪年法,传统新年在一月的后10天和二月前20天游移不定。夏历以月象即朔望月的长度(29.5日)为一个月的平均值,全年12个月,同回归年(365.25日)相差约11天。这11天被农民称为“第五季”。狂欢节的高潮部分几乎每年都与中国的除夕相重叠,有一点可以肯定:狂欢节和中国的除夕都与天体运行和自然界循环息息相关。
第二个相通点:狂欢节是驱鬼除魔的节日,迎接自然界新生——春天的到来;而中国的新年为“过年”,德文字面意思就是“一年过去了”,二者异曲同工。据中国传说记载,“年”是个食人怪兽,每隔365天“年”都要到各村祸害百姓。百姓们于是商量如何制服“年”这个怪兽。他们发现“年”害怕红色、火和喧闹,于是他们就在除夕这天贴满红字,点亮烟火,戴上面具,到街上制造噪音驱赶“年”。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中国的新年。
第三个相通点:不仅欧洲的狂欢节需要戴面具,穿各种奇装异服,中国也一样。过年的时候中国会举办“庙会”,有舞狮、龙灯舞、踩高跷、扭秧歌和荡秋千。而其中的人物大多来自著名的小说和戏剧,如《西游记》里的猴王、猪八戒和唐僧。
寻找西方狂欢节和中国春节的相通点和相似之处很有意思。中西方的文化有着深厚的渊源,世界只是一个小的村落。(环球网编辑邵京辉) (来源:环球网)
(责任编辑:张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