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如何转变为“中国创造”是个常谈常新的话题。已成立10年的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公司(下文简称“国机集团”)可谓我国机械装备业驶向海外的最大“航母”。关于自主创新,总裁任洪斌有自己的看法。
产品瞄准高门槛高技术 问:中国装备制造业目前还是以“制造”为主,“创造”为辅,您怎么看待这个现状?
答:都说中国是“世界工厂”、“世界车间”,但我们现在出口的产品中,有完整知识产权、有高技术含量的自主创新产品所占比重还是相当低。
就目前国内的装备制造业来说,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和企业还不多。
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某型号单缸柴油机出口到南亚是375美元/台,企业可获得不错的效益,售后技术服务也有保障。两年后,同样的产品变成175美元了,比原来价格的一半还低。这样虽然出口量逐年扩大,但利润总额却逐年减少,售后服务也自然大打折扣。结论就是:我们卖技术含量低的产品,同行业都能模仿都能制造,竞相压价,最后的结果肯定是出口数量在增长,企业效益在降低。
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一直认为,只有自主品牌的产品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提升中国经济的品质。因此,中国企业走出去,一定要做门槛比较高、技术含量高的产品。
自主研发实现定价自主 问:如何提高中国制造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答:中国企业的制造能力和水平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阶段,但市场意识在很多企业里还没有培养充分,白白丢掉了很大的利润空间。产品价格要按国际市场的标准去定,而不是按成本来算。我们有竞争力的产品价格可以比欧美国家低一些,但决不能是其价格的一半,甚至更低。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满足一个前提:你要有比别人更好的技术或更强的实力,有些东西你能做而别人做不了。所以根本上还是在自主创新上多下工夫。
江苏苏美达集团是我们的直属企业,原来是靠贴牌生产出口一些电动工具、小的发电机组等。这些年,苏美达通过转变贸易方式,成立自己的研发中心,增强了自主创新能力。现在出口的发电机、电动工具等产品,都是自主研发生产的,拥有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一般外贸企业多招聘外语人才、外贸人才,可苏美达现在招聘什么人呢?他们招聘研发人才,做产品开发,做产品设计。这样的企业很有生命力,成长也特别快。所以当电动工具的退税率降了,一般企业不敢涨价。苏美达率先涨价,产品销路仍然非常好。
问:“中国创造”势必通过自主研发来实现,科研机构的作用不可小觑,国机集团有什么样的经验?
答:以前我们可以花钱买技术,现在国外已经不卖了。因此,我们要立足于现有的强项,先行突破,培育知名品牌。
兰州石油机械研究所研发的大型板壳式换热器就很有竞争力。过去,国内石化企业的这类设备全部靠进口,国外不供应就买不到。这些年我们花大气力去投入,已经研制出来了。之前我们曾与美国的一家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洽谈合资,开的条件很好,但被对方拒绝。当我们研制出来后,对方反过来提出特别好的条件希望跟我们合资,这回轮到我们坚决反对了。
不断加强科研开发、持续推进产业化发展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国机集团目前初步形成了由科研院所孵化研发中心和高科技企业,到培育产业化基地、进行规模化生产的发展模式。
观念资金人才都很重要 问:国机集团是如何盘活旗下科研院所的?
答:第一,观念上的转变。2001年我来到国机集团,发现科研院所有一个现象:日子过得很好,银行没有贷款,是块好金子。但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很难做大,产值过亿者寥寥。所以我首先强调:观念上面向市场。以前院所大部分技术都转移了,卖图纸或是拿去评职称、评奖,技术没有转化,企业难以获得较多的利润,大家也很满足现状。我从理念上让他们调整:要把技术转化成生产力,通过生产力转化产生的利润再反哺科技。
第二,资金支持,特别是产业化发展。研究院所有形资产规模都不大,但大量的技术沉淀无法用金钱衡量。它的发展需要资金,但它的资产规模限制了它的发展。我们用集团的资源、用资本收益反哺科技,通过建立科技发展基金,成立财务公司这样的融资平台,使他们想做产业化成为可能而且能够迅速做起来。
第三,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科研院所固定资产很少,但智力资产很丰富。智慧存在人脑中,如何让这些人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如何让他们能够在事业发展中实现自己的价值?一个企业能否发展好,科技人员积极性的调动非常重要。我们通过高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从待遇、荣誉、个人发展等多方面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今后我们还要通过期权等方式搞更多的激励机制。对于外部的人才,我们也在积极引进中,其中不乏国外优秀人才。我们遵循从市场上得来的人才要按市场定价的原则。我想,对于科技人才,对他们价值的肯定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尊重。(熊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