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接受任何媒体采访,这是演员李幼斌在接拍电视剧《闯关东》时,和出品方定下的约定,但这并未妨碍李幼斌成为新年在媒体亮相最多的演员。作为央视2008开年大戏,《闯关东》在央视一套、八套播出之后,春节期间,《闯关东》又在多家卫视播出,收视频创新高。
《闯关东》剧组主创做客《焦点访谈》,畅谈创作经历。它成为继电影《集结号》之后,又一部被《焦点访谈》关注的影视作品。《闯关东》“闯”出了一片“火热”景象,使其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有一种历史由平民写就
“闯关东”这话在中国虽然妇孺皆知,但著名编剧高满堂只是到了创作《闯关东》剧本时,才发现2000万人300年间前赴后继闯关东,竟然只是一部口头文学,高满堂没有查阅到一部关于闯关东的资料和书籍。在习惯以朝代更替为主线的中国历史中,闯关东这一由平民写就的历史,明显的被忽略了。
从17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大约有2000多万破产农民为谋求生路从中原逃亡到东北,这就是闯关东,其跨度之久,参与人口之巨,在人类迁徙史上是极为罕见的。与很多将视线聚焦在帝王将相的历史剧不同的是,《闯关东》在为小人物树碑立传。以写大时代中的小人物命运见长的高满堂对此有着自己的思考:“创作《闯关东》就是想下决心写出从日俄战争到"九一八"这段历史时期最底层的山东人闯关东,他们的求生运动,他们的不屈不挠,他们的生死歌哭,我们不想借一个历史的天空去玩味欣赏宫廷权术,去抒发没落贵族小姐少爷之情之慨,荧屏上这样的东西实在太多了,于我们民族精神健康无益。”
有一种生活叫传奇 背负着为小人物树碑立传的责任,李幼斌扮演的朱开山走上了“闯关东”之路。一个大的故事背景,如果没有朴实的生活、细腻的情节来支撑的话,只能落入说教的俗套中,而《闯关东》的编导却给朱开山安排了一个近乎传奇的生活,无论是其因参加义和团险被朝廷砍头、逃到东北时的一无所有,还是后来他凭借勇敢、智慧和韧性,进山淘金,完成了一个富裕农民的原始积累都充满了戏剧性,也让整个故事变得丰富而有了观赏性。
一个好汉三个帮,《闯关东》自然也不能成为李幼斌一人的独角戏。朱家诸人被编剧安排到了各个行业中,有会做菜的朱家大儿子传文,琢磨出了四大名菜,打响了朱家“山东菜馆”的牌;有离家出走的二儿子传武参加伐木、放排,最后磨炼成为一名爱国军官;而三儿子传杰从小跟岳父学习经商办货,琢磨出一整套商业谋略,开办起民国东北三大煤矿之一的甲子沟煤矿;干女儿鲜儿“闯关东”路上与家人走失,一路学唱二人转,并结合山东民谣吕剧,唱红半边天……一个家庭的奋斗史,折射出了整个闯关东的民生状态,于是,平民的生活也就成为了传奇,自然也就吸引着观众牵肠挂肚、一集不落地追看《闯关东》了。
有一种精神叫顽强 “义”当先“情”为重,是李幼斌扮演的朱开山的处事原则,这位平民英雄身上所代表的在逆境下绝不向恶势力低头、隐忍顽强的精神品德,成为贯穿全剧始终的精神气节,而这种悲怆的、强悍的、富有生命力的精神气节也让观众受到了强烈震撼。“三百年闯关东,两千万人闯关东,究竟留下了什么?”这是编剧高满堂在创作《闯关东》时一直思考的问题,他认为闯关东留下了一笔巨大精神财富,也验证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传统美德的巨大持久力和魅力。《闯关东》的导演张新建认为:“"闯"的劲头和精气神,概括起来讲,就是一种抗争精神,跟自然环境抗争,可以改变生存和生活状态;与社会环境抗争,可以改变命运;自己跟自己抗争,把自己身上不良的东西剔除掉,吸收优秀的营养,提升自己。”
《闯关东》在寻找和提炼一种精神,一种倔强的、顽强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振兴所不可或缺的,这也正是《闯关东》备受广大观众推崇热捧的原因所在。记者贾妍 (来源:西安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