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天津2月16日电(记者张霓、徐岳)为响应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天津市政府决定建立杨柳青年画艺术中心。杨柳青木版彩绘年画的发源地——天津西青区杨柳青镇也通过设立行业协会、发展壮大民间作坊的方式,为天津这个标志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复兴做着共同的努力。
从杨柳青画社到杨柳青年画艺术中心 明清时期,中国年画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形成了以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为代表的著名年画流派。杨柳青木版彩绘年画以胖娃娃、侍女、历史故事和民间生活等为主要内容,其做工精细考究,自古就是天朝贡品。但随着十九世纪末现代印刷技术的普及,加上战乱不断,传统木版年画逐渐退出了人们的生活。
1958年,国家为抢救年画艺术成立了杨柳青画社对杨柳青年画进行收集整理,并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年画艺人。随着经济的复苏,杨柳青年画市场需求扩大,这一古老的民间文化又重新回到了百姓的生活中。
据杨柳青画社负责人王海玲介绍,至今他们已收回6000多块散落在民间的年画画版。画社的王文达师傅和冯庆钜师傅还是天津杨柳青木版年画“四大传承人”中的两位。在传承的基础上,画社还从天津美术学院招收优秀学生向老师傅拜师学艺,并积极和一些年画工作室合作研发新产品,以此作为保护杨柳青年画的重要措施。现在,画社每年生产3万多张杨柳青年画,光年画部分的创收就超过600万元。
王海玲说:“今年,天津市政府将在画社原址上开工建设杨柳青年画艺术中心。届时,我们的画社将形成行政管理、艺术展览和营销中心三大部分,我们的发展前景会越来越好。”
对此,王文达师傅和冯庆钜师傅在接受采访时同样表示出乐观态度。但他们同时提出,政府应出台更多优惠政策提高年画从业人员的待遇,以此保留住优秀人才,并引进更多的研究人员致力于市场研发和艺术创新。天津民俗专家张仲指出,将杨柳青年画的文化元素进行转印制作小型多样的产品很关键,应避免年画品种单一问题。
年画发源地“百花齐放” 当杨柳青画社的员工正为年画艺术中心的建立感到欣慰时,杨氏年画的发源地——天津西青区杨柳青镇年画作坊的发展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的局面。
据天津西青区杨柳青画业协会会长李明禄介绍,杨柳青镇现在的年画作坊已近50家,其中以镇上最古老、做工最考究的年画世家作坊玉成号画庄为代表。李明禄说:“为了规范商品质量,便于作坊主的交流,我们在2005年成立了杨柳青画业协会,致力于年画业务培训,组织年画海外展览等项目。”
创新发展的意识在当地一些年轻的作坊主中间显得尤为突出。杨柳青镇古柳祥画庄的年画尺寸迎和市场需要变得更加小巧,包装更加精美。画庄经理王艳成建议年画技法不变,但题材可以和鼠年、奥运会等相联系达到创新目的。
从天津年画大专班刚毕业不久就在杨柳青镇开店的女老板杨悦,通过自己所学的有关年画的综合知识,将杨柳青年画传统图案和其他民间年画艺术元素结合起来,创作出独具风格的作品。
据悉,西青区文化局还在去年出版了中国木版年画集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列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