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赵国清、通讯员伞瑞)“投资500万元,就拥有了2600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现在企业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大了。”2月15日,刚刚搬进沈北新区光电企业产业园的沈阳科工测试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谢文光兴奋地对记者说。
沈北新区创造了平均每两天就有3个投资3000万元以上大项目开工的神话。可是,大项目的纷纷落地也给有限的开发用地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为此,沈北新区审时度势,将工业用地的开发由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为招商引资提供了新的平台。
为保证集约用地,沈北新区严把项目用地预审关。在审批中,他们重点支持大项目用地和高科技项目用地,坚持重点倾斜世界500强企业、国内行业领军企业用地;5000万元以下项目、规模小的商住用地、排放超标企业禁止供地。同时,严把工业用地审核关。成立专门的项目审核领导小组,严格项目入区的审核制度,将单位面积土地投入、产出和土地利用强度作为工业用地的必要条件。工业项目投资强度在每亩240万元以上、农产品深加工项目每亩在180万元以上方可进入,达不到规定标准不供地;对企业实力及投资能力进行严格审核,要求投资方提供资信额度的比例不低于总投资额的40%。
以建设标准化厂房突破土地资源瓶颈,向空间要土地。目前沈北新区标准化厂房已开工建设100万平方米,其中,由政府出资建设的标准化厂房共60万平方米,分三期建设。一期为沈阳辉山中小企业创业园,产业定位瞄准电子和食品加工业,计划投资5亿元,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现已入驻企业20家;二期为沈北国际科技合作创业园,主要发展软件、高科技及装备制造业,总投资2亿元,如今16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已全部建成,入驻企业24家;三期为沈北光电企业创业园,目前已投资2亿元,建成标准化厂房16万平方米,入驻企业37家,主要生产光电、通讯产品。目前,三个工业园区已累计引进企业81家,去年实现产值20亿元。今年,累计200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全部建成后,可容纳企业120家,吸引投资40亿元,实现产值近百亿元。
标准化厂房的建设,不仅提高了土地使用效率,同时也为中小企业的建成投产带来了便利,使企业的投资周期由过去的平均两年,缩短为现在的当天入驻当天开工。
沈北新区政府负责人介绍,现在沈北新区的标准化厂房多为二层或三层结构,与传统厂房相比,大大节省了土地,提高了集约化程度。另外,几十家入驻企业共用一个服务区和生活区,也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集聚化建设标准厂房,集群式引进大项目,使国内外大型工业企业竞相涌入沈北。去年以来,新区共引进3000万元以上项目409个,计划总投资2000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08个,50亿元以上项目17个,产值超百亿元项目17个,现已开工376个,竣工255个。目前,沈北新区已经告别“一厂一地、大而全”的跑马圈地时代,正昂首迈向“标准化厂房”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