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副主席詹姆斯·卡特赖特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导弹击落卫星的计划。IC图 |
标准—3型海基拦截导弹 |
美国通告摧毁失控卫星计划
综合新华社电 美国官员15日向裁军谈判会议成员国通报击毁故障间谍卫星计划时说,如果故障间谍卫星或其残骸坠落到有关国家和地区,美方将向坠落地所属政府赔偿由此带来的损失。
美国防部解释,总统布什下令摧毁卫星,是要避免剧毒燃料造成危害,并非要防止卫星的敏感数据外泄,亦并非要展示美国拥有反导弹的军事力量。但外界质疑,美军其实是找机会来测试自己的反卫星武器。
初估撞击时间
联合国裁军谈判会议美方代表克里斯蒂娜·罗卡15日在日内瓦向各成员国代表介绍了美方击毁卫星的计划。
罗卡说,美国近期已经对3艘海军舰艇以及3枚标准—3型海基拦截导弹作技术改进,为击毁卫星做准备。
“如果行动成功,我们预计导弹将击中卫星燃料箱,致使联氨(又译“肼”)燃料消散,”罗卡说,“这样,它(有毒联氨燃料)就不会对人构成威胁。”
根据美方介绍,故障卫星有一辆公共汽车大小,其中包括453公斤的推进燃料联氨。
罗卡说,美方将在击毁卫星的时间、几何方位上寻求击中燃料箱的最大可能性,并且确保其残骸会很快进入大气层,避免对其他卫星及和平空间任务构成威胁。同时,打击计划还将尽可能降低残骸进入大气层后坠落到人口聚居区的可能。
根据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副主席詹姆斯·卡特赖特先前介绍,美军计划在距离地面200多公里的高度击毁卫星,确保残骸能在环绕地球两周时间内进入大气层,一方面保证残骸不留在太空,另一方面让绝大多数残骸在进入大气层时因空气摩擦而燃烧掉。
罗卡说,如果打击计划失败,那么卫星可能在3月6日前后进入大气层。这种情况下,美方将着手研究,万一有毒燃料坠落至人口聚居区后,如何最大范围降低危险。
承诺赔偿损失
美军北方司令部兼北美防空司令部司令维克多·雷纽厄特上月29日曾表示,间谍卫星可能撞向北美陆地。
不过,罗卡15日通报情况时说,美方还不能预测卫星或其残骸进入大气层过程中可能受影响的区域,“可能发生在地球北纬58.5度和南纬58.5度之间的任何一个地区”。美联社说,这一总体范围涵盖了地球上大多数人类生活地区。
对于卫星或其残骸坠落可能造成的损失,罗卡表示,根据有关空间活动的国际条约,美国“完全有义务”向其他缔约方赔偿“由己方空间飞行物在地球表面造成的损失”。
“无论行动成功与否,美国已经准备好向其他国家政府提供帮助,以减轻残骸坠落到它们领土上而带来的影响。”罗卡说。
坚称“应急”目的
对于击毁卫星的目的,美国官员始终坚持“防止人类生命受到可能损害”的说法。外界曾怀疑,这枚卫星携带有复杂的成像传感器,美方出于不希望这些技术机密落入外人之手而摧毁卫星,但这一说法遭到美方否认。
针对有关方面就美方利用这一行动展示太空军事能力的担忧,罗卡表示,美国的这一计划只是出于“应急”目的。“这次行动并不属于反卫星实验,我们无意保留由这次行动而产生的(空间打击)技术能力,”罗卡说,“这次特殊的行动是一次紧急应对行动,为了防止可能的生命损失。”
白宫发言人达娜·佩里诺12日曾表示,美国反对旨在禁止或限制进入或利用外空的新的法律体系或限制措施。
俄方密切关注
美方击毁卫星的计划引起俄罗斯军方的密切关注。
俄罗斯新闻社15日援引消息人士的话说,俄国防部正在利用自己的侦察卫星紧密跟踪美故障卫星,担心卫星会对地面构成威胁。
俄国家杜马(议会下院)国防委员会第一副主席伊戈尔·巴里诺夫也表示了相同担忧。
“卫星的下降轨道还不清楚,但存在这种可能,即它坠落到俄罗斯领土上。”巴里诺夫说。
巴里诺夫同时对美方单方面就击毁卫星作出决定表示担忧,称美方下决定前“应该考虑到空间研究涉及的所有有关方面和国家”,他不希望看到,美方的目的是通过这次行动展示自己的军事实力。
“如果作出决定的出发点是展示实力,那么这将导致新一轮军备竞赛。”巴里诺夫说。
此前,总部位于华盛顿的空间安全研究机构史汀生中心负责人迈克尔·克雷蓬曾对美国打击卫星的理由表示质疑,称“缺乏说服力”,因为此前发生过许多卫星失控事件,但均没有对地球造成任何伤害。
俄新社还援引一名俄资深议员的话说,俄军事专家怀疑,美国这颗间谍卫星上可能携带核动力物质。但这一说法还难以得到其他方面的证实。
美专家:击中卫星成功率50%
新华社供早报特稿美国击毁故障间谍卫星的计划本周引起各界关注。媒体纷纷猜测美国政府此举究竟出于何种意图,军事专家则着眼于美国为成功实施导弹射卫星计划采用了何种技术。
一名美国资深军事专家坦言,导弹击中卫星的成功几率在50%左右。
长期准备
美联社16日援引美国防部内部匿名消息来源报道,宣布击毁卫星计划前1个多月,美国已征调众多领域专家,调研导弹击落卫星的可行性和相关技术障碍。
多名拒绝公开姓名的美国防部官员15日说,导弹射卫星计划调研工作开始于今年1月4日。调研小组最初得到的任务分为两部分:一是评估是否有可能用导弹击中卫星,二是列出实施计划需要的各种技术手段。
随后数周时间里,“伊利湖”号巡洋舰等三艘美国海军舰艇装备改进后的“宙斯盾”反导弹防卫系统,舰艇海员接受相关培训,而三枚“标准—3”型导弹下线,安装新型制导系统。
发射计划
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高层之一卡特·哈姆15日告诉媒体,导弹击落卫星计划的难度不仅在于如何击中,甚至连何时为最佳发射时间也让人费思量。
根据美联社报道的计划细节,“伊利湖”号巡洋舰将执行第一击任务,发射导弹时军舰与空中卫星间约有240公里距离。
“伊利湖”号巡洋舰在过去6年中曾10多次参加拦截导弹演习。
美国这次计划使用的“标准—3”型导弹装备有热导传感装置。专家根据这次任务对导弹作出改进,以使导弹能准确瞄准卫星。美联社说,卫星可供导弹识别的发热量小于飞行中的弹道导弹。
这次发射的理想状况为直接击中卫星,并非通过在卫星附近引爆摧毁卫星。
美国官员说,这次任务的目的在于最大可能地保证击破卫星的燃料箱,使其中的联氨尽快在大气层中消散。
成功几率
美联社报道,尽管美国官员在公开场合表示对成功拦截卫星有信心,但不少人私下里流露出焦虑情绪。
美国“关心核问题科学家联盟”资深专家戴维·赖特15日说,他认为成功拦截的几率差不多在50%左右。
一旦任务失败,美联社说,结果无外乎卫星仍然自行坠落地球。
短评
“醉翁”之意在于联氨乎
美国国防部14日宣布,将利用导弹击落一颗失控的间谍卫星,使其坠入太平洋海域,以避免其所携燃料联氨危及地面人身安全。这一说法与美国官员此前论调不同,美国媒体纷纷质疑。
美国防部声称,联氨是“非常危险”的有毒物质,击落卫星是为了避免联氨在卫星坠地后对人构成威胁。不过,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戈登·约翰德罗1月26日曾指出,这颗失控卫星确有可能坠地,但多年来许多卫星从太空轨道坠落到地表,并未造成任何严重后果。
美国媒体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过去50年里,共有1.7万个人造天体重新返回地球大气层,其中有的重达数十吨。这些人造天体在与地球稠密大气剧烈摩擦而猛烈燃烧后,其主要部分灰飞烟灭,落到地球的少量残余物对人类几乎未造成什么损害。美国不惜动用武力摧毁卫星的意图,不免引起美国媒体和专家猜测纷纷。
美国《时代周刊》网络版上15日发表的一篇文章认为,美国国防部此举的主要原因恐怕在于避免让卫星携带的尖端设备和先进技术落入他人手里。因为一般情况下,各国淘汰的间谍卫星都由地面信号控制坠入大洋,以销毁卫星携带的秘密信息。这颗美国卫星在无法控制的情况下坠至地球,可能导致机密外泄。
《华盛顿邮报》15日的文章说,“人们质疑军方是否有意隐瞒了什么动机。一些专家认为,军方是在抓住机会,以卫星为目标测试其颇具争议的导弹防御系统”。《纽约时报》15日则指出,尽管五角大楼一再声称此举并非意在测试其新式武器,也不是向任何对手传达某种信息,但是这种(击落卫星的)做法将会是美国对其反弹道导弹系统和反卫星能力的一次实弹测试。
哈佛-史密森天体物理学中心的天文学家乔纳森·麦克道尔认为,美国国防部的这项决定“令人失望”,“很明显,布什政府内具有牛仔情结的一些人可能认为这是一次耀武扬威的好机会”。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美国击落卫星在于联氨乎?恐怕未必,起码连美国媒体都认为没那么简单。据新华社北京2月16日电(东方早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