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巴基斯坦8000万名有资格的选民将在全国数万个投票站,从数千名候选人当中选举出342名联邦众议员以及728名省议会议员。
选举是否会如穆沙拉夫许诺的那样“自由、公开和透明”,尚无法预料———就在前天,巴人民党在西北边省的一间选举办公室遭到炸弹袭击,20余人遇难,从而使包括贝·布托在内的政治暴力遇难者名单又长了一分。然而无论如何,在长达1年的动乱和流血之后,选举最终能够举行,已经算得上这个国家近来为数不多的值得高兴的事件之一了。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但愿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巴基斯坦的政治生活。不过,这很可能只是一种奢望而已。本次选举是巴基斯坦进入21世纪以来的第二次全国大选。穆沙拉夫希望选举能回归“总统、总理、陆军参谋长"三驾马车"共治”的政治传统,民主反对派宣称选举将实现贝·布托的遗愿,美国人则期待着选举之后的巴基斯坦在民主的旗帜下继续参加反恐战争———由军政权向民主政府转型,成了所有人对大选的共同期待。
如果说实现政治转型是这次选举的任务的话,那么不管何党何派胜出,只要选举按时举行,这一任务便自动得到实现。然而,事情毕竟不像那些习惯给别的国家换换颜色的西方基金会臆想的那么简单。巴基斯坦所面临的问题远非一次选举,哪怕是一次“自由、公开和透明”的选举所能解决,选举不会是这个国家政治动荡的结束,甚至不会是结束的开始。
首先,大选不能化解巴温和派政治力量之间的矛盾。虽然人民党直到现在也没能公布一旦大选获胜将出任总理的人选,但这并不妨碍扎尔达里提前为大选之后的政治安排做出准备。人民党与谢里夫阵营宣布将在胜选后组成联合政府,此举并非为了凑够50%的多数实现民主派大翻盘,而是着眼于获得75%的绝对多数以修改宪法剥夺总统解散国会的权力,或者干脆弹劾总统迫使穆沙拉夫下台,也就是扎尔达里宣称的“用制度变革为贝·布托报仇”。
此前,在野的民主派最多也不过是发动连串的游行示威,一旦入主总理府,在朝的人民党所能做的就远远不止如此了。穆沙拉夫和民主派在大选之后的关系实在难以令人乐观。
其次,大选不能弥合极端保守势力与温和派之间越来越深的裂痕。一方面,参加大选的政党多达49个,但仍然没有涵盖这个国家的所有合法政治力量,若干举足轻重的保守派宗教力量宣布抵制大选。另一方面,选举所必需的和解气氛一直没能建立起来,西北地区始终处于战乱状态,北瓦济里斯坦联邦部落区甚至由于炮火连天而不得不推迟选举。发生在巴阿边境的战乱并不仅仅是一小撮恐怖分子与政府安全部队之间的军事冲突,而是极端保守的宗教势力与温和派主流政治力量在巴西北地区在“塔利班化”问题上的生死决斗。
无论亲穆沙拉夫政党旗开得胜,还是反穆沙拉夫阵营马到成功,对于该国西北地区的帕坦族保守势力而言,都没什么区别。这也就是为什么极端分子既袭击人民党选举办公室,也绑架政府派出的驻阿富汗大使。这场事关巴基斯坦命运的争斗并不会因大选而告一段落。
最后,大选不能消除军人集团对政治的特殊影响力。虽然扎尔达里和谢里夫打着结束军人专制的旗号卷土重来,但这并不意味着一旦民主派获胜,军人集团的政治影响力便会被大幅度压缩。恰恰相反,如果扎尔达里真要为贝·布托向穆沙拉夫复仇———虽然这个“复仇”颇有些不着边际,基亚尼将军麾下的70万将士是民主派必须争取的对象。没有军队的支持,即使人民党和谢派穆盟联手拿下超过75%的绝对多数,废黜总统也不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10多年前,谢里夫以高达85%的得票率摧垮贝·布托政权,挟此剩勇对莱加里总统发难之时,仍不得不寻求军队的支持。扎尔达里素来名声欠佳,现在的谢里夫政治声望亦远不如当年,仅凭两人之力便想把军队从政治生活中赶出去,谈何容易。更何况即使双方联手击败了穆沙拉夫,谁来保证他们在之后必然爆发的党派之争中不想借助军队一臂之力呢?大选或许能实现民主派重掌政权的理想,能实现西方世界对巴基斯坦的一项要求,能使巴基斯坦再次获得“民主国家俱乐部”的通行证,但要想给大选再赋予其他一些什么使命,比如实现政治稳定和民族和解,却未免有些得陇望蜀了。(中国社科院亚太所学者叶海林) (来源:东方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