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陕西省大批公务员,尤其是许多担任了较高职务的领导干部,在繁忙的公务之余,纷纷拿起手中纸笔进行文学创作,发表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西北大学文学院教授杨乐生近日接受采访时介绍说:“在陕西,官员写作非常普遍,从基层到厅局,从乡镇到省委,可以说已成规模了。
”(2月18日《人民日报》)
作为拥有堪称“中国古代社会天然历史博物馆”的西安古都与“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陵兵马俑等文化遗产的陕西省,其鲜明的地域文化色彩为世界所注目,“陕西作家群”也早已被有关学者、专家关注并研究。陕西省官员写作蔚然成风,如果已经可以称之为一种“文化现象”,那么,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陕西深厚的人文底蕴与鲜明的地域文化的折射。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对此仅仅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来关注足矣。从另一个意义上讲,官员写作与其他社会成员中的写作一样——任何公民都有写作的权利。如同著名作家、陕西省作协主席贾平凹对此现象的评价:“谁都可以写作,我只看作品不看人。”另一位著名作家陈忠实也说:“爱好文学的人不分职业,公务员也是社会成员中的一部分,所以他们拿起笔来写作没啥可奇怪的。”
官员写作仅此而已。但现如今,出书难,早已并仍然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学术著作的出版更加困难,而青年学者所撰写的学术著作,其出版就越发是难上加难。在出书、卖书都需要商业化运作的今天,一些教授级的高级知识分子都慨叹:写书难,出书难,卖书更难!相比之下,官员出书的风光无限就颇值得关注。因为,官员们在申请书号、缴纳版税、发行销售等环节,会拥有更多的“方便”,他们出书蔚然成风是否与这些“方便”有关?没有人能给我们答案。
这样的想法并非无端臆测。比如,部分官员的“高学历”问题屡遭百姓诟病,就是因为有些官员动辄硕士、博士加身,到头来却被揭露论文抄袭、考试替考,是靠权力慷国家之慨、花数万元买来的“权力文凭”。再如,已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的临汾市委原常委、宣传部长王月喜,就曾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和影响,委托他人购买虚假版权页资料,套用书号,非法出版个人及亲友编著的16种图书共计8万册,并出售本人及女儿的非法图书1.27万册,从中获利43.32万元。官员写作队伍作为一支独特的“纵队”,给陕西地域文化提“神”是可喜可贺的,只要他们在写书、出书、卖书的环节上,没有“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和影响”,我们不妨仅以“文化现象”视之。反之,就必须以“腐败现象”来关注。(赵丙臣) (来源:检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