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作为2007年的年度主题,“民生”一词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被重点阐述,改善民生已是中国社会经济和谐发展迫在眉睫之事。在2008年,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奥运元年,新一届政府换届之年,这个话题还将被反复提及。同时,两会上的民生提案能够让政府直接了解民众的需求,有利于服务型政府构建。 |
改善民生:“两会”题中之义
作为2007年的年度主题,“民生”一词于中共十七大报告中被重点阐述,预示这两个字在公众视野的活跃并不会是灵光一现。在2008年,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奥运元年,新一届政府换届之年,这个话题还将被反复提及。
种种民生问题的发端,大多事关伴随着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矛盾。诸多体制弊端尚未荡涤,新的社会保障体系未能有效完善等问题,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改善民生已是中国社会经济和谐发展迫在眉睫之事。
这自然成为地方“两会”进程中,各级政府所提供诸多解决方案的原始题库。在广东省,新增财力60%以上将用于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在湖北省,省财政支出重点拟放在关系民生的大事上,用于关系群众利益突出问题的支出为98.4亿元,增幅达75.8%。当地学者认为,如果说上世纪50年代是“吃饭财政”,改革开放初期是“建设财政”,上世纪90年代初刚开始市场经济调节时,叫“公共财政”,那目前该省则正向“民生财政”转移。
吉林、辽宁等省提出,财政支出把“普惠民生”作为重要的价值取向;财政并不宽裕的陕西省提出“民生八大工程”,并据此编制出了第一个省级五年中期“民生预算”,从财政体制上解决了对民生问题持续投入的难题。重庆市计划未来5年增加经济适用住房和中低价位、中小户型普通商品住房供给,城镇居民人均房屋建筑面积超过30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5平方米。
让更多人共享改革成果已成趋势,是改革路径中的必由之路。
今年地方两会对民生问题的关注非常热烈,并更加具体。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系主任毛寿龙认为,这体现了我国民主政治正向纵深发展。同时,两会上的民生提案能够让政府直接了解民众的需求,有利于服务型政府构建。
“为什么政府花钱增加的比例会比老百姓收入增加的比例还多呢?”“这些钱都花哪去了?”在广东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众多省人大代表审议政府预算报告时频频发问;在上海市两会上,人大代表刘正东呼吁“对本市私车额度拍卖款收支情况进行公开”后,事情很快有了阶段性进展:上海市市长韩正稍后在上海市政府记者招待会上回答提问时表示:“上海市政府今后将继续加大公开透明力度,其中土地出让金、私车牌照拍卖收入等各界普遍关注的公共性资金必须公开。”
由此可见,无论是物质或是精神层面,“两会”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这让我们再次对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怀有极大期待。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财经时报》
延伸阅读:地方两会建议提案集萃:视角对准民生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