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被冻成了“冰雕”。
中广网北京2月24日消息 洞庭湖水鸟同步调查中规模最大的一次调查表明,水鸟在洞庭湖越冬依存度高,近期的冰雪灾害对动食性鸟类影响较大,个别鸟类甚至绝迹。
这次由中国、英国、丹麦、澳大利亚四国专家新近联合进行的调查,范围涵盖洞庭湖四个湿地保护区21个重要鸟类越冬栖息地,40多名中外专家和监测人员分成10个监测组,采用线路调查和定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统一监测方法、工具和记录表格,使数据更客观,是洞庭湖水鸟同步调查中规模最大的一次。
调查显示,水鸟在洞庭湖越冬依存度高。这次调查共计记录到水鸟49种约11万羽,而达到国际1%标准的物种有8种,分别是普通鸬鹚、小天鹅、罗纹鸭、白额雁、小白额雁、豆雁、灰鹤、反嘴鹬。其中小白额雁的数量约占全球越冬种群的60%,罗纹鸭约占40%以上,反嘴鹬的数量超过全球越冬数量的27%,豆雁达到全球越冬种群的20%以上。
这次调查和冰雪期间的监测显示,由于湖泊大面积冰冻,鸭类活动的水域急剧减少,仅仅在航道的附近水流没有停止的区域聚集。特别是需要深水区域的潜鸭类如凤头潜鸭数量急剧减少,减幅超过90%以上。
“更让人担心的是个别鸟类在洞庭湖找不到踪迹。”鸟类专家、湖南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蒋勇对记者说。他介绍,往年在洞庭湖冬季随处可见的红嘴鸥,数量曾经在3000-10000羽左右,而这次调查竟然没有发现一只。曾经广泛分布的鸻鹬类有超过5种没有在调查中发现。国际濒危物种黑鹳曾经在洞庭湖越冬种群约占其东部越冬种群的30%,这次调查也没有发现。
中外鸟类专家分析认为,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冰雪灾害影响外,人为干扰的因素依然较大。
据了解,洞庭湖曾经适合鸟类栖息的嘉兴湖、青山垸矮围以及外围很多关联型湖泊,曾经都是鸟类集中栖息的区域,这次调查中发现的水鸟越冬数量较少。主要由于有些区域干旱或被人工垦殖为芦苇场、栽种杨树以及围湖放水捕捞冬季越冬鱼类等因素的影响,承载鸟类越冬栖息的功能显著下降。(记者黄兴华)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廖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