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湿地风光
洞庭湖湿地里的丹顶鹤
“湿地保护主流化是一个过程、一种理念、一种机制。它要求我们运用生态系统方法,打破以往的条块管理、政出多门的传统,将湿地保护目标纳入到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有效地综合、协调相关部门的发展目标,实现湿地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来自印度、巴基斯坦、埃及、喀麦隆、南非、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澳大利亚、英国、中国等11个国家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自然基金会、湿地国际等组织的130多位代表,12月3日在湖南岳阳联合发布《洞庭湖宣言》。
洞庭湖环保成典型案例
各国代表反复确认了湿地保护主流化是确保湿地可持续利用的有效机制,并就“洞庭湖湿地兴盛与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密切关系就是典型案例之一”达成共识。
昔日八百里洞庭,吞长江,纳四水,浩浩汤汤,为中国第一大淡水湖,是著名的鱼米之乡、鸟类和其他野生动植物的天堂。然而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湖区一度人水争地,造成湿地萎缩,水生生物资源锐减,使得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受到了严重破坏。
近年来,洞庭湖湿地保护主流化逐步列入到了洞庭湖区、乃至长江中下游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议事日程。东洞庭湖、西洞庭湖、南洞庭湖先后列为国际重要湿地,大规模的退田还湖工程、湿地恢复和保护工程、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支持下的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以及世界自然基金会支持下的生命之河项目逐步开展,有效地遏制了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的退化趋势,一个生机勃勃、润泽四方的洞庭湖正逐渐展现在世人面前。
呼吁扩大公约应用范围
与会代表在《洞庭湖宣言》中提出,应尽快将湿地保护纳入到全球环境与发展的磋商进程中去。
在全球层面上,应促使湿地公约秘书处在联合国所有相关磋商中拥有官方席位,并考虑将湿地公约与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合作模式推广到与其他多边协议(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联合国防止沙漠化公约、联合国迁徙物种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的合作中。尤其是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合作,尽快认可湿地生态系统在二氧化碳减排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
确定湿地持续利用机制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20年来各国的湿地保护经验已经充分表明了湿地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建议各国政府在湿地保护主流化过程中采用“谨慎利用原则”,同时还应采用各种经济发展措施和机制,包括发展政策、立法、土地利用规划、财政与税收、经济激励和国际贸易政策、能力建设、研究和技术开发等。
为了使湿地保护主流化过程获得公众的认可与理解,《洞庭湖宣言》呼吁各国政府加大公众教育的力度。鉴于积极的社区的参与是湿地保护主流化的关键,建议各国政府采用公开、透明方针,激励当地社区在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发挥主人公精神。
国家林业局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院长李忠平表示,《洞庭湖宣言》代表了全球湿地保护工作者的心声,该宣言确认湿地保护主流化是确保湿地可持续利用的有效机制,将成为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主流化工作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据《三湘都市报》、《岳阳晚报》、国家林业局网站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