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医院:拿什么吸引你,我的病人?
社区卫生服务有望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我国新的城镇医疗卫生改革,将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为社区居民提供疾病预防等公共卫生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基本医疗服务。
2008年1月8日在成都召开的第三届公共服务评价国际研讨会上发布的《2007年零点中国公共服务公众评价指数报告》调查结果显示:“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医疗行为引导模式具有民意基础。但社区卫生医疗机构在城镇的覆盖尚不足,社区卫生医疗机构在价格上尚无优势、水平低、设备落后、药品不全等依然是居民拒绝上门求医的主要原因。
本次调查使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式针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成都、沈阳、西安7个城市,浙江绍兴诸暨、福建福州长乐、辽宁辽阳灯塔、河北石家庄辛集、湖南岳阳临湘、四川成都彭州、陕西咸阳兴平7个小城镇的2402名18-60岁常住居民进行入户访问,其中城市居民1487人、小城镇居民915人。数据结果已根据各地实际人口规模进行加权处理,在95%的置信度下本次调查的抽样误差为±1.20%。
“小病在社区”的就医行为引导模式具有民意基础
调查结果显示,在居住地已经建立了社区卫生医疗机构的受访者中,表示患感冒等小病时愿意到社区卫生医疗机构就诊的居民比例为78.9%。这一定程度提示“小病在社区”有足够的民意基础。但从目前大医院日日夜夜依然人满为患的实际情况看,社区卫生医疗机构在吸引老百姓将意愿转化成实际求医行动方面,依然有很大的压力。
社区医疗机构覆盖率尚不足
社区卫生医疗机构要受居民欢迎,最基础的是要“就在您身边”,社区医疗卫生机构要名副其实进“社区”。如果这个没法实现,居民选择规模更大、技术更好、设备更精的高等级医院,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所以,社区卫生医疗机构要真正成为城镇新型医疗体系的基础,关键是要做到“广覆盖”。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报告自己居住的社区已经设立社区医疗机构的受访者约51.9%,虽然这个不是所有小区的准确统计而只是居民的自行报告,但离卫生部表示争取到2010年在全国各城市以街道办事处为单位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覆盖率达到95%的目标还有一定距离。因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广覆盖,仍然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
低价优质服务是社区卫生医疗机构吸引社区居民的关键
对于不愿意到社区卫生医疗机构就诊的居民,进一步询问其原因,结果显示,1/3不愿意去社区卫生医疗机构看小病的受访者表示“自己调理、不去看病”。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医疗费用过高的大环境下导致有病不医、自行医疗的无奈。
业内普遍认为,社区卫生对居民缺乏吸引力,深层次是补偿机制的问题。由于财政投入吃紧,在社区卫生的投入上跟不上,投入不足,造成业务场所紧张,就医环境欠佳,设备更新不足,进而又造成居民不信任社区的医疗水平,最终导致就诊人数寥寥。 而社区医务人员学历偏低,年龄偏大,知识老化,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受困的另一原因。
因此,社区卫生医疗机构的硬件和软件服务水平低是导致城镇居民不去社区卫生医疗机构看病的重要原因。人员、设备、药品、就医科目等等的不足,反过来进一步导致居民对社区卫生医疗机构的不信任感,虽然不愿意去社区医疗机构就诊的受访者明确表示只信任大医院的比例只有20.9%,但已足以一斑窥豹。此外,调查显示,居民报告自己不愿意到社区卫生医疗机构看病的主要原因,选择“医生医术水平低”、“医疗服务项目有限”和“医疗设备不全陈旧”“药品品种不全”的比例分别为:33.6%、23.4%、 23.4%和23.1%;
因此,对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低价下的适合自身定位的优质服务是吸引居民的基础。低价优质的基础医疗卫生服务,需要有良好的硬件和软件为保障。硬件的扩大投入,人才的政策倾斜,是社区卫生医疗机构能够真正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卫生医疗服务体系基石的两个关键所在。
(拟稿:零点调查&指标数据 周林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