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核电发展不断升温,核电自主创新成果显著。在刚结束的第十次换料检修中,中核集团秦山核电站进行了37项重大技术改造,完成了投产以来最大的一次技术改造。
中核集团公司是我国核电站的主要投资方和业主,是核电发展的技术开发主体、国内核电设计供应商和核燃料供应商,是重要的核电运行技术服务商,以及核仪器仪表和非标设备的专业供应商,承担着核电站运行和安全技术保障的重要任务。
截至2007年末,由中核集团控股投入运行的核电机组达到11台,总装机容量900万千瓦,其中秦山、田湾核电基地7台机组全年共发电326.8亿千瓦时,创历史最高水平,其间未发生非计划性停堆。安全运行是根本
对于核电企业来说,“安全”永远是最重要的考核标准。2007年,中核集团旗下的11台核电机组,创造了发电总量历史最好水平的900万千瓦,全年未发生计划性停堆,秦山一期在第十燃料循环周期更创造了469天的国内当时最好运行纪录。
安全,一直是中核集团工作的重中之重。无论是秦山一期,还是秦山二期、秦山三期、田湾核电站,在安全稳定运行方面,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核安全文化和核安全管理模式。
核安全文化的建设,有利地实现了电站安全、稳定运行,树立了经济、安全、环保的绿色能源新形象,也树立了中国民族核电的良好形象。
为了保证核电站安全运行,中核集团抓住每次交换检修的机会,对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成为安全生产的技术保障。秦山一期完成了投产以来最大的技术改造,共有37项重大技术改造。秦山三期通过自主技改实现两台机组出力累计提高16兆瓦,每年可增加1.2亿千瓦时,直接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职工培训,是核电站安全运行的人力保障。在核电发展中,中核集团高度重视核安全生产工作,始终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方针,提出要做到“四个负责”———对国土负责,对人民负责,对事业负责,对历史负责。坚决把确保安全质量放在第一位。在堆型选择、安全设计、质量管理和人员培训上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和办法,有效地确保了核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燃料储备有保障
根据国家核电发展规划,到2020年中国核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4000万千瓦。作为中国核电发展的主力军,2007年中核集团整体经济效益持续、快速增长,利润总额达到20多亿元人民币。那么,燃料供应能否有保障?中核集团未来会“有米下锅”吗?
回答是肯定的:我国每年新探明的铀矿资源将远远大于需求量,不仅能满足我国核电发展的需求,还为我国中长期铀资源保障奠定了良好基础。
“手里有矿,心里不慌。”用这句话来形容中核集团核地质勘查系统的找矿成果再恰当不过了。
2007年,我国铀矿地质勘查取得重大突破:北方地区落实了大型-特大型铀矿基地,开辟了一批有很大潜力的找矿新区;南方老矿田资源潜力挖掘取得明显的效果。其中,北方伊犁地区和鄂尔多斯地区铀矿地质勘查成效尤为显著。
在伊犁地区,中核集团二一六大队实现了我国地浸砂岩型铀矿找矿的首次重大突破,发现并提交了我国第一个万吨级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使伊犁盆地成为我国第一个特大型地浸砂岩型铀矿田。
在鄂尔多斯地区,中核集团二W八大队创新了找矿思路和成矿理论,提出“古层间氧化带铀成矿观点”,先后突破鄂尔多斯盆地等地区,探明了我国迄今为止最大的铀矿床,取得了我国铀矿找矿史上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
在多年的铀矿勘查中,中核集团部分成果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2004年以来,中核集团铀矿勘查和研究成果连续取得3项国防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先进的技术支撑和优秀的勘查队伍保障下,我国铀矿资源潜力前景也相当可观,目前,我国还有十多个铀成矿带及大面积的勘查空白区尚待开展系统的勘查评价,找矿前景十分广阔。新一轮全国铀矿资源潜力预测评价正在进行,预计我国潜在铀资源超过数百万吨。
“对我国核电燃料供应问题,外界完全不必担心。目前看来,我国铀资源完全可以满足国内核电发展的需求。可以说,我国的铀资源供应是有保障的;我们核工业的地质队伍完全有能力负责起铀资源供应这一任务。”中核集团公司党组成员王森肯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