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2月28日电 特约记者王继荣、记者周猛报道:春节长假刚过,解放军总医院即迎来门诊高峰,日门诊最高达到1.1万人次。在门诊超负荷运转的情况下,普通患者能看得上病吗?医疗质量又如何保证?
2月26日上午,记者来到总医院门诊大厅,随机采访了一位普通患者的就诊过程:9:40,患者李崇玉老人用自己的“北京市政交通卡”在门诊大厅自助式挂号机前按键挂号,用时不到1分钟;10:05,老人来到消化科诊室,主治大夫没有另开检查单,而是依据她几天前在另一家医院拍摄的X光片做出诊断,开具了处方;随后,在本楼层划价、交费……10:35,老人结束了这次就医全程,一共用时55分钟,支付医药费35元。
该医院一位领导说:“我们不仅要保证普通患者能看得上病,还能看得起病。”自去年底以来,他们先后推出门诊挂号多渠道、门诊接诊多形式、划价收费不出科、医技检查零预约,以及检查结果互认、贵重检查考核、药物使用问责、耗材使用知情同意等16项新举措,着力破解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创新服务模式、优化服务流程。他们在全国率先推行了双休日、节假日和夜间“全天候”门诊;增加了专家门诊,增设了19个专病门诊、特色门诊、联合门诊,扩建了疑难病会诊中心;采取有效措施缩短平均住院日,由原来17.26天下降到现在13.57天,“就诊难”、“检查难”、“住院难”现象得到了较好解决。通过实行联合抽查考核制,定期对使用前十位的药品进行合理用药分析,对乱用药物、开大处方等行为进行追究处罚等措施,基本上实现了合理诊断、合理检查、合理用药。
安全、方便的医疗卫生服务,使患者对总院的综合满意率持续上升,两年内增加了6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