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社会要闻 > 世态万象

孔庆东《正说鲁迅》被“咬” 回信建议去咬经典

《正说鲁迅》封面

  中新网2月29日电日前,《咬文嚼字》“登坛品酒”连发八篇文章开咬北大教授孔庆东先生的《正说鲁迅》。此前,《正说鲁迅》已经被指出过有30多处硬伤。对这次的八个错误,孔庆东坦然承认,表示“无论是何种原因造成的文字错误和知识错误,作者都有责任,也都应该虚心听取哪怕是非常刺耳的意见,这也是我想对这项活动所涉及到的作者的一点进言”,并称“平等质疑、就事论事,这是语文届非常值得倡导的批评姿态”。
同时,他也建议把“咬文嚼字”活动的重点放到那些经典作品上去。

  赠瞿秋白联三议

  杨 光

  《正说鲁迅》181页—182页说:“鲁迅和瞿秋白有深挚的友情,因瞿秋白的英年早逝,鲁迅曾作"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堂视之"。”此段文字可议之处有三:

  一是这副对联是鲁迅所“作”吗?且看鲁迅赠瞿秋白对联全文:

  疑仌道兄属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洛文录何瓦琴句

  上款中“疑仌”即瞿秋白,他有一笔名是“何凝”。把“凝”拆开就是“疑仌”。“仌”音bīng,古“冰”字。道兄,旧称志同道合的人。属,即嘱,谓对方要求书写。这是鲁迅的谦辞,表示对瞿秋白的尊重。

  下款“洛文”是鲁迅的笔名。据传,国民党浙江党部呈请“中央”通缉鲁迅的文中,称鲁迅为“堕落文人”,鲁迅就以“隋洛文”为笔名,以示讽刺,有时简为“洛文”。“何瓦琴”,名溱(zhēn),字方谷,清朝浙江钱塘人,擅金石篆刻,喜集联。此联即他所集。鲁迅用一“录”字,坦陈此联并非自作。

  如果说“录”也勉强可说“作”的话,那么,请看第二个问题:这副对联是书于瞿秋白“英年早逝”之后吗?许广平《鲁迅回忆录》中有这样一段文字:1933年3月初,“秋白夫妇搬到同属北四川路底的东照里……他们房里布置得俨然家庭模样,鲁迅写的用洛文署名的"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的一副对秋白亦即对党的倾注心情,用两句"何瓦琴语"道出其胸怀的对联也挂起来了。”可见,赠联时间肯定在瞿秋白生活在上海期间。

  三是这副对联的下句中用的是“同堂”吗?当然不是。应是“同怀”而非“同堂”。鲁迅与瞿秋白不仅是文友,而且是战友,尚未谋面,早已神交,具有共同的政治追求。1932年春夏之间,两人初次会面,一见如故。从1932年11月到1933年7月,瞿秋白三次躲避追捕,住在鲁迅家中,两人倾心交谈,讨论文章。由瞿秋白执笔,用鲁迅的笔名发表的文章就有14篇之多。1933年4月,瞿秋白呕心沥血,编成《鲁迅杂感选集》,并撰写了长达1.7万字的《序言》。这篇《序言》见解精辟,鲁迅阅稿时,连指间烟蒂烧到指头也浑然不觉。

  “同怀”义为志趣相投,志同道合,这可以用来表现鲁迅和瞿秋白的战斗的友谊;而“同堂”指亲兄弟,或指同门、同学,与志趣无涉。

  “何以”应是“何尝”

  李荣先

  《正说鲁迅》收《鲁迅性格分析三篇》,有一篇谈鲁迅“痛心的偏激”,其中举例鲁迅“少看甚至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的论点曾被指不够“公允”。孔先生认为,鲁迅对自己的“偏激”是清楚的:

  实际上,鲁迅何以不晓得应该既有本国的深厚文化素养,又有广博的世界文化知识,然后才能这个那个。想当初陈独秀胡适之大兴白话文运动、文学革命初起之时,他们何以不知文言也有其精华,白话也有其糟粕。

  孔先生的意思不难理解,他认为鲁迅是知道兼备本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重要性的,陈独秀等也是明白文言与白话各自的优劣的。然而,句中两个“何以”却用得不是地方,应该用“何尝”才对。

  “何以”与“何尝”都是副词,但它们的含义不同。

  “何以”一指“为什么”,义同“为何”,如:“既经说定,何以变卦?”二指“用什么、凭什么”,如:“何以见得?”“不学诗,何以言?”“鲁迅何以不晓得这个道理”,意思就是“鲁迅为何不晓得这个道理”或“鲁迅凭什么不晓得这个道理”,这显然不是孔先生想要表达的。

  “何尝”是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从来没有或并不是,如:“在那最艰苦的年代,他何尝动摇过?”《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特别提示“何尝”的用法是:用在肯定式前表示否定,如“何尝动摇过”即“从来没有动摇过”;用在否定式前表示肯定,如“何尝不想做好”即“很想做好”。

  “鲁迅何尝不晓得”这个道理就是“鲁迅晓得”这个道理;“(陈独秀)他们何尝不知”文言与白话的优劣,就是“(陈独秀)他们知道”文言与白话的优劣。这才是孔先生要表达的意思。

  阿Q之死与假洋鬼子无关

  吴全鑫

  《正说鲁迅》81页写道:“他(指阿Q)向往革命,但假洋鬼子不准他革命,并且勾结官府把他拉上了法场相逼……”

  鲁迅是这样写的吗?

  “假洋鬼子”是谁?是钱太爷的大儿子。他到城里读过书,又留过洋,剪了长辫,穿了洋装,被阿Q称为“假洋鬼子”。当阿Q想参加革命党时,他去找假洋鬼子,谁知听到的却是一声断喝:“滚出去!”可见,假洋鬼子不准阿Q革命是确有其事的。

  然而,阿Q的被逮捕,是因为赵家的被抢劫,和假洋鬼子无关。未庄的赵太爷家被抢,赵秀才上城报案,揭发阿Q曾帮盗贼望过风。阿Q其实并未参与抢劫赵府,但把总抓获阿Q后,极力主张要将他正法示众。把总做革命党不到二十天,抢案有十几件,全不破案,难以安抚民意。最终,阿Q被押上了法场。

  如果说阿Q之死一定有谁在中间起了直接作用的话,那就应该是赵秀才和把总。在《阿Q正传》中,找不到假洋鬼子勾结官府把阿Q拉上法场的事实。

  祥林嫂并未卖给酒鬼

  忻达理

  《祝福》是鲁迅小说中的精品,祥林嫂的凄凉惨死,常常让读者掩卷长叹。孔先生在《祥林嫂之死》中说道:“如果不是婆婆绑架拐卖祥林嫂,并强行把她卖给整天喝酒的贺老六当媳妇,祥林嫂也不会再次守寡,也不会沦为乞丐,更不致于惨死……”(92页)

  “不至于”错成“不致于”,显然是误排,且不说它;祥林嫂被强迫再嫁是否能算“拐卖”,也不说它;光说故事里的贺老六“整天喝酒”,仿佛是个酒鬼,就和小说的情节不符。

  祥林嫂的婆婆“精明强干”,为多得“财礼”,故意把祥林嫂嫁给“深山野墺”里的贺老六,结果“到手了八十千”。贺老六在《祝福》中没有正面出现,只在别人的谈话中被提到了几次。

  “做中人的卫老婆子”提到两次:一次是在祥林嫂被强嫁给贺老六之后,她说祥林嫂“现在是交了好运了”,“生了一个孩子,男的”,“上头又没有婆婆;男人所有的是力气,会做活”;另一次是她第二次把祥林嫂带到鲁四老爷家时说:“这实在是叫作"天有不测风云",她的男人是坚实人,谁知道年纪青青,就会断送在伤寒上?本来已经好了的,吃了一碗冷饭,复发了。”

  祥林嫂在说到自己被迫依从贺老六时提到一次:“阿阿,你不知道他力气多么大呀。”

  从这些侧面描写来看,贺老六“年纪青青”,“是坚实人”,力气很大,“所有的是力气,会做活”。但就是没有一句话能让人看出他是“整天喝酒”的。

  第一次提到贺老六时,卫老婆子正在鲁四老爷家拜年。当时,她“已经喝得醉醺醺的”。孔先生莫不是一时记忆有误,把卫老婆子当成贺老六了吧?

  从“风云”到“祸福”

  刘正强

  孔庆东先生在《百家讲坛》说祥林嫂一开始反抗婆婆把她嫁到山里贺老六家,但后来不反抗了。因为“她发现丈夫很好”,“年轻有力又没有小叔子”,“又生了一个孩子很可爱”。孔先生接着说道:“虽然她婆婆那样做不对,可是没有导致祥林嫂的生活不好,相反天有不测风云,使她的生活好起来了。”

  “天有不测风云”,比喻灾祸是无法预料的,用它来形容祥林嫂的生活由“祸”(被逼嫁)到“福”(日子好起来了)的转变,显然并不恰当。在《正说鲁迅》书中,上面那句话改了:“虽然婆婆原来那样做不对,可是并没有导致祥林嫂的生活不好,相反福兮祸所倚,生活好起来了。”

  “天有不测风云”换成了“福兮祸所倚”,这说明编著者已经发现此处说法不妥;然而,改用“福兮祸所倚”还是存在问题。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是《老子》中的名言,倚者,靠也;伏者,藏也。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祸,是福倚靠的(对象);福,是祸隐藏的(地方)。一句话,祸中有福,福中有祸。坏事可能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有可能引出坏的结果。这一观点包含的是中国传统的辩证思维与人生智慧。

  孔先生说成“福兮祸所倚”,与原文小有出入,这并无大碍,关键是不符合祥林嫂的实际情况。因为当时祥林嫂是“生活好起来了”,她是由“祸”到“福”,说成“祸兮福所倚”才对。“福兮祸所伏”其实和“天有不测风云”一样,暗示的都是灾祸即将来临。

  鲁迅读马列的时间

  倪 平

  《正说鲁迅》56页说,创造社主将郭沫若在《文艺战线上的封建余孽》中批评鲁迅“对于社会主义是二重的反革命”,“鲁迅这个时候没有读过马列主义著作,但由于创造社的批判,逼迫鲁迅去找了一些马列主义书来读,结果发现自己才是真正懂马列主义的人,而对方搞的不是真正的马列主义”。

  《文艺战线上的封建余孽》发表于1928年,“鲁迅这个时候没有读过马列主义著作”吗?恐怕话不能这样说。实际上,鲁迅在此之前,已经读过一些马列的书。

  如1925年,鲁迅就购读了《新俄文学之曙光期》等书;1926年,又购读《无产阶级文学论》等书。1927年以后购读马列主义的书籍不断增加。1927年4月鲁迅写了《庆祝沪宁克复的那一边》,发表在广州的报纸上,文中还引用了列宁的一大段话。

  鲁迅在《三闲集·序言》中确实说过这样的话:“我有一件事要感谢创造社的,是他们"挤"我看了几种科学底文艺论,明白了先前的文学史家们说了一大堆,还是纠缠不清的疑问。”这里既不存在那时“没有读过马列主义著作”的意思,也没有“发现自己才是真正懂马列主义的人”的意思。由这段话是得不出孔先生的结论的。

  鲁迅一生写了多少字

  益 友

  鲁迅一生写了多少字

  ?《正说鲁迅》给了我们两个答案。一是在《鲁迅思想研究变迁及其他》一文中,孔先生说,鲁迅“留下的作品字数并不多,写了大约200万字左右”。二是在《〈由聋而哑〉导读》中说,“在他一生六百多万字的书稿中,译作占到一半”。

  一说“200万字左右”,一说“六百多万字”,数字用法不统一且不说它,两个数字显然是矛盾的。鲁迅一生到底写了多少字呢?笔者为此做了一次统计。鲁迅著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准风月谈》《南腔北调集》《花边文学》《伪自由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集外集拾遗》《集外集拾遗补编》,以上共约200万字;书信、日记和学术著作,约100万字;译著300多万字。

  孔先生“200万字左右”的说法肯定是不正确的,也许是仅指小说、散文和杂文而言,未包括书信、日记、译作和学术著作。两相比较,还是“600多万字”符合事实。

  征引《自嘲》有误

  周德懋 杨 光

  2006年6月8日,孔先生在《百家讲坛》讲鲁迅“重出江湖”的故事。他说,鲁迅在创作《狂人日记》之前,曾经有过一个以集古董、抄碑帖、读佛经消磨时日的消极阶段。电视镜头切换时出现了旁白:“鲁迅在他一篇文章《自嘲》中写道,"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荧屏上的字也是这么写的。

  在《正说鲁迅》一书中,这句话经过了整理:“鲁迅在一篇文章中有一句话:"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可惜,电视中存在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

  首先,《自嘲》不是一篇文章,而是一首作于1932年的七律。《鲁迅日记》1932年10月12日有记载。这首诗写成后是送给柳亚子的,诗后跋文说:“达夫赏饭,闲人打油,偷得半联,凑成一律,以请亚子先生教正。”凑成的是“律”不是“文”,说得非常明白。

  其次,孔先生征引有误。鲁迅原诗为:“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管他冬夏与春秋”,到了孔先生这里,成了“管他春夏与秋冬”。

  不错,“冬夏与春秋”其实就是“春夏与秋冬”,鲁迅为什么不用后者而用前者呢?因为“头”“流”“牛”“秋”属于同一个韵部(十一尤),“冬夏与春秋”正好押韵,若改为“春夏与秋冬”就不押韵了(“冬”属“二冬”)。引文应尊重原文,这是一条原则。

   孔庆东回信

  《咬文嚼字》编辑部:

  上次来信因我在外地,未能详细答复。这次又看到你们的来信,本人非常感谢。我认为你们开展的这次活动是十分严肃的和具有正面积极的文化意义的,我在许多语文改革的会议发言中,也大力提倡我们当前就是应该具有“咬文嚼字”的精神。

  具体到我的这本书,由于各种原因,出现了很多错误,在刚一出版之际,就有好心读者给以详细指出,我也在各种场合做了答复,并通知出版社,准备在再版时予以修正。后来也有一些别有用心者“挑剔风潮”,但本人仍然表示感谢。不论何种原因造成的文字错误和知识错误,作者都有责任,也都应该虚心听取哪怕是非常刺耳的意见。这也是我想对这次活动所有涉及到的作者的一点进言。

  你们这次的挑错行动,首先态度是严肃的,自己端得正,道理才能讲得直。其次又是友善的,不是为了贬人扬己、哗众取宠,而是平等质疑,就事论事,这是我们语文界非常值得倡导的一种批评姿态。因此我对你们花费精力、耐心细致地组织这些批评文章,表示敬意和感谢。具体的批评对不对,可以由读者和专家去鉴别,我看大部分都是对的。当前由电视讲演稿直接出书的情况比较多,出版社和作者本人的校对水平都专业性不够,因此这样的批评也有利于出版社和作者两方面共同把关,减少相互依赖,从而切实提高图书出版质量。

  最后,我还建议把“咬文嚼字”活动的重点放到那些经典作品上去,因为我早就发现那些图书的出版也存在着相当多的问题,把好那些图书的文字关,才能更好地保证我们全社会的阅读质量。当然,这对你们可能是具有一定难度的,但不妨在细心组织的前提之下做一尝试。

  再次感谢你们和各位批评文章作者的辛劳!祝愿咬文嚼字活动圆满顺利!

  孔庆东

  2008-2-27
(责任编辑:曾玉燕)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鲁迅 | 瞿秋白 | 斯世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