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出版报》:目前,辽宁出版传媒已上市,国内不少出版集团也对上市跃跃欲试,您如何看待国内出版集团上市? 李朋义:上市可以融资,为出版带来社会资金。但是,上市融资获得的公共资金投向哪里,新项目的回报率如何既让股东满意又要把握好社会效益,怎样保证增值和提高效益、维护股东和股民的权益,这是上市公司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所以出版单位上市前必须首先转企改制,进行股份制改造并改善内部经营管理,同时提高整体人员的素质。没有良好的管理制度和强有力的人才队伍不可能有好的投资回报。上市是把双刃剑,做好了准备,上市可以带来资金和效益,没有做好准备上市会带来很大的问题。因此,上市不能跟风。
《中国新闻出版报》:您能介绍一下国际上大的出版集团的发展模式吗? 李朋义:国际上大的出版发行集团有两种类型,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他们的发展模式和途径各不相同。上市公司资金充足,可以兼并、购买资产优良的出版单位做强做大。比如培生集团、汤姆森集团。但是上市公司的问题在于融资回报的压力较大,因而追求眼前利益和当年效益,对于长远投资回报的事情不愿意做。而非上市公司没有大的兼并联合的波澜起伏,更注重稳定经营长线投资。比如贝塔斯曼开始进入中国市场时可以几年不在意投资回报率,再比如牛津、剑桥等大学出版社都更注重长远的投资计划,对未来的回报充满期待,而不急于追求当年的投资效率。所以在改革中出版集团上市要实事求是,考虑新的业务模式是否成熟,人才资源以及管理成本和条件,不能为上市而上市。
借鉴国外市场操作经验 推进策划营销并重 《中国新闻出版报》:国外出版集团的市场化操作比较完善,相比较来说,我国出版集团在此方面目前存在哪些不足? 李朋义:主要是图书推广的市场化机制不够健全,表现在图书选题策划和市场营销两个环节过于分离。事实上这是图书出版市场化密不可分的两个部分。目前国内图书市场化运作中好的选题报告比较多,而好的市场营销方案较少,这反映了市场化运作中的一个缺陷。那就是市场营销是产业发展的龙头,市场营销人员应该参与图书的选题策划和编辑加工,把市场报告和营销信息融入图书策划的源头,策划和营销并重才能推进图书业发展。另外现在产业发展中这两部分人员的素质还亟待提高,他们需要有世界的眼光,认清国际出版的发展趋势及国内出版的特点和读者的需求,才能提高我们的产业化发展水平。
《中国新闻出版报》:那么,国际出版产业的发展有哪些我们可以借鉴的经验 ?
李朋义:首先把出版当作产业来做是世界出版业共同的体制,我们一定要改变过去计划经济的思维定势,建立根深蒂固的产业理念,认认真真做市场。其次要用全局的观念和战略家的眼界把出版业做强做大。第三要建立专业化的管理水平,管理者的非职业化是目前出版界很大的问题,管理者应该熟知出版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由职业的出版人来做。第四,产业诚信度是未来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企业内部要讲诚信,出版社和作者之间要讲诚信,发行市场也要讲诚信,行业行规和诚信体系要逐步建立。
此外,在人才建设方面,我认为可借鉴的有以下两点:首先,出版单位要有一个人才建设的规划,并有计划的从工作中带出一批人才来。在工作中发现那些出版功底好、视野宽广、品行端庄的年轻人,寻找合适的机会送他们出去学习,培养他们的眼界和意识,并在工作中对他们进行有目标的具体指导,让他们担担子。其次,多为年轻人提供在职学习机会,让他们通过各种实践的锻炼提高出版水平和业务能力。这样积极主动地多策并举,人才建设就会逐步完善,为改革发展提供动力。
找准发展方式 又好又稳“走出去” 《中国新闻出版报》:从宏观上看,您认为国内出版集团目前在发展方式上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进? 李朋义:目前出版集团大多是地域性分割,模式雷同,这样的发展方式很难做强做大。只有各个集团有了不同的专业特色,从科技、大众、文学等方面形成特点和优势,在各自的发展方向发展出自己的强项,才能实现规模和效益的双赢。出版集团的发展和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在改革和发展中不断摸索并借鉴国际出版业的先进经验。
《中国新闻出版报》:除了发展方式外,又稳又好的“走出去”也是出版集团做强做大的关键之一,您提出过“三步走”的战略规划,能具体介绍一下吗? 李朋义:出版走出去对于中国出版产业发展举足轻重,我认为应按三步走的战略规划实施:第一步是借船出海,借国外的渠道让产品“走出去”。第二步,造船出海,让品牌“走出去”,在海外建立自己的出版机构,让世界读者了解中国的出版业。第三步,买船出海,让资本“走出去”,到国际上收购出版公司。我相信经过这三步战略之后中国出版业将真正做强做大。(洪玉华)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