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内罗毕3月1日电(记者欧飒)今年1月,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马萨雷贫民窟里迎来两位中国大学生,一位是来自天津外国语学院的潘笛,另一位是来自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梁梦嘉。她们利用寒假假期到这里做志愿者,教授五年级的自然课和七年级的英语课。
聚居着50万人的贫民窟里垃圾堆积成山,污水四溢,刺鼻的气味弥漫在空气中。这里的学校没有校园,教室都是一些低矮破旧的铁皮房屋。二十个孩子挤在十来平方米的教室里上课,稍微大点的教室里会有两、三个年级的孩子同时上课。除了教室简陋外,学校还面临着严重的师资匮乏情况。
尽管事先已尽可能地做好吃苦的心理准备,但真正面对艰苦的工作环境时,两位女生仍感到有些出乎意料。
刚到这里时,两位大学生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当地人说的英语很不好懂,从住处到学校的交通也很不方便。当她们说到这些困难时,透露出的是一种在短期内克服这些困难、适应全新环境的骄傲,而不是沮丧、抱怨,或是后悔自己的选择。
性格爽朗的潘笛对记者说:“除了刚来时被抢被偷,其他也算不上什么困难。文化和生活习惯上的差异,我倒更愿意把它们作为一种经历去享受。即使并不是所有的当地人都友好地待我,我也要学着用友好的心态和心情去期待和面对所有的陌生和未知。”
虽然遇到过不愉快的事情,但是大部分时候,潘笛看到和得到的是孩子们灿烂的笑容和肯尼亚同事的鼓励,她则用真诚感染着周围的人。
相对文静些的梁梦嘉对代课的工作同样认真、充满热情。她把这次经历看作是一个很好的挑战。“如果我能够顺利来这里认真工作,为当地人带来哪怕是一点有利的变化,再平安地回国的话,我相信以后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会勇敢地面对。”
因为来这里做志愿者,梁梦嘉生平第一次没有和家里人一起过春节。“因为时差的关系,当家里人吃团圆饭的时候,我正在街边小店吃着薯条、烤香肠这些食品。电话里,父母亲友纷纷跟我说新年快乐或是注意安全,我听着、笑着,眼泪都要掉下来了。”
这两位女生都出生于1987年,由于是独生女,她们从小倍受父母关爱。父母对她们去这样陌生落后的地区做志愿者十分担心,特别是她们来时恰逢肯尼亚选举后政局不稳,父母尤其担心她们的安全问题。但父母最终还是尊重了她们的决定,并在精神上和物质上给予了很大帮助。
除了教课,潘笛和梁梦嘉还参加其他一些公益活动,如为贫民窟居民讲解防治艾滋病的知识、帮助慈善机构筹款筹物等。
潘笛和梁梦嘉1月22日到肯尼亚,按计划3月13日回国。尽管两位中国志愿者并不能改变多少贫民窟里的生活状况,但她们用实实在在的行动给需要帮助的人送去了点滴关怀,用爱心浇灌出美丽的青春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