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华锴孙守瑛)2007年年初,朝阳区麦子店街道正式启动扶贫帮困的“五扶”工程,这一工程旨在建立社会救助体系,改善困难家庭生活环境,为和谐社区建设进行探索。一年来,辖区140户困难家庭全部得到了不同形式的救助,社区居民的价值观也逐渐发生着变化。
麦子店街道位于朝阳区CBD延伸区——燕莎商务圈,辖区居民1万余户,既有大量富裕的商家,也有一些因各种原因致贫的群众。街道办事处主任张永新介绍说,“五扶”的具体内容是“生活上扶困、身体上扶康、精神上扶志、智力上扶学、就业上扶技”,目的是解决辖区内困难群体最现实、最直接、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据了解,在推出“五扶”工程之前,街道办事处通过入户走访调查,摸清了低保以及低保边缘人群的底数,将因失业而造成家庭困难、大病久治不愈造成生活艰难、子女上学造成贫困等情况进行了分类。随后,办事处工作人员广泛联系驻区单位,积极开展一系列资助活动。
家住朝阳公园社区的骆鹏,10年前被确诊为脊髓神经根病,为了给他治病,家里背上了一身的外债。“由于房子太老,卫生间和厨房的墙砖经常会噼噼啪啪往下掉,有一次妈妈洗衣服还被砸到了手。”骆鹏介绍说。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办事处主动与骆鹏联系,骆鹏一家成了“五扶”工程的首批受益家庭,家里不仅换上了新墙砖,还装上了无障碍扶手。不仅如此,办事处还主动联系驻区单位,给骆鹏送来了新电脑和上网卡。如今,骆鹏不仅可以轻松上网冲浪,还能利用电脑学习英语、画画。
在麦子店,像骆鹏一样的贫困家庭一共有140户。据统计,自开展“五扶”工程以来,已有83家社会单位主动参与到了社会救助中来,与这些贫困家庭结成一对一、多对一的互助小组,共计捐款捐物数十万元。
“"五扶"所产生的价值,远远不是资金帮扶,而是整个地区的公益氛围。”张永新说,“五扶”工程已经由最初的政府工作逐渐转变为一项社会公益活动,所有帮扶也都有针对性,而不是泛泛的救助。枣南社区的孟庆江患有血友病,妻子无业,儿子又正在读高中,办事处随即为其联系上了一家单位,每月资助这个家庭300元生活费,直到孩子毕业;仁鸿玲丈夫去世,女儿上大学三年级,家里没有任何生活来源,一筹莫展之际,社区干部带着辖区一家五星级酒店老总和任鸿玲家结成了扶助小组,每个月资助300元生活费,并帮助其女儿完成大学学业;马健,患有脊柱炎,妻子下岗,一家酒店得知情况后,为他的妻子安排了一份工作,减轻了家中的困难……
截至目前,麦子店街道“五扶”工程不仅得到了政府的认可,也赢得了社区居民和社会单位的称赞。在今年的“地区百星”评比中,14家社会单位毫无争议地被社区居民评为“五扶之星”。
随着“五扶”工程的不断深入开展,帮扶单位与受助人群之间也逐渐实现了良性互动。去年年底,数名受助残疾人自发编织福娃饰品,送给了救助他们的一家宾馆;16名受助中学生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定期到孤寡老人家做义工。今年4月,麦子店街道还将推出地区志愿服务活动,将每月第一个周末定为“社区公益日”,组织社区居民根据自己的特长,为他人提供力所能及的义务服务。
据介绍,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部分,麦子店街道的“五扶”工程今年还将拓宽受助群体的范围,实现低保以及低保边缘家庭的全覆盖。一项政府主导的帮扶困难家庭的民生活动,正逐渐演化成社会力量争相参与的社会公益活动。“预计今年将有200家规模以上的社会单位参与到这项工程中来。”张永新介绍说。RJ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