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63岁的蒲河新城道义街道正良村被征地农民雷淑芬领到了每月312元的退养金。雷淑芬告诉记者,如今咱住上了新楼房又开始领“老保”,生活真是比蜜甜。
作为沈北新区“做优民生工程”的受益者,众多的雷淑芬们今年还将享受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改革发展的成果。
就业工程。依托辽宁省装备职业学院等三所农民转移培训基地,推行“定向培训、订单培训”,政府每年补贴1000万元,免费培训农村劳动力2万人次以上,就业培训覆盖率达100%。
拓展就业、创业渠道,每年新增就业岗位2.5万个,确保零就业家庭实现1人稳定就业。
医疗工程。重点推进中国医大附属一院、盛京医院等知名医院开工建设,完成沈北新区中心医院的改造扩建,建设高标准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形成以知名医院为龙头、区域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支撑、社区(村)卫生服务站(室)为延伸,功能完善、服务便捷、质优价廉、覆盖全区的医疗机构互补格局。
社保工程。建立健全覆盖整个城乡的医疗、养老、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障体系,让新区人人都享有均等的社会保障。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要达到100%。准备专项补贴资金8亿元,补贴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费,对符合退养条件的被征地农民全部办理退养保险,并逐步让农民达到城市居民养老保障水平。
文教工程。以建设“双高普九”示范区为目标,制定教育发展规划,引入多元化投资机制,建设高标准中、小学,使教育事业与城市建设同步发展。加强文化产业发展和文体设施建设,培育以文化传媒为代表的创意产业,发展以锡伯文化、满族文化和七星文化为代表的沈北特色文化,规划建设集文化馆、图书馆、文艺演出、体育健身于一体的10万平方米市民服务中心。
示范社区工程。让所有被征地和动迁居民都以经济适用房的价格,住上高标准的商品楼。在两年政府补贴10亿元建设被征地农民优惠住房的基础上,继续补贴5亿元,建设50万平方米高标准、高质量的农民集中居住区,每个示范社区都要建设“五个一”配套设施,即一个1000平方米活动中心、一个文化休闲广场、一个便民商业网点、一条标准园区景观路、一个功能齐全社区服务站,全面达到市一流示范社区标准。
被征地农民搬新居,身份变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