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缂丝大师王嘉良将与家族成员联手修复明龙袍。 |
苏州大师要织400年前龙袍
再造明万历皇帝祭祀所穿的“衮服”,12条团龙将用孔雀羽毛绣制
本报讯 记者昨天从苏州相城区获悉,修补过故宫龙袍的著名缂丝大师王嘉良,正式接受首都博物馆委托,将仿制明神宗万历皇帝的一件“衮服”。据了解,这件“衮服”是明神宗最奢华的一件龙袍,原件制作曾耗费13年光阴。
出土龙袍风化“毁容”
上世纪50年代,考古专家们打开明代第十三位皇帝明神宗(也就是著名的万历皇帝)帝陵——定陵时,出土的龙袍、匹料、丝制品都灿若云霞,显示出中国古代高超的织造技艺。
缂丝世家绝活传今
缂丝,又名“刻丝”、“尅丝”,意思是“用刀刻过的丝绸”。缂丝是苏州传统工艺一绝,发端于汉代,从唐人的日用包到明代的皇帝龙袍,缂丝可说是源远流长,历史悠久。缂丝的制作技艺十分特殊,以生丝做经线,各色熟丝作纬线,用“通经断纬”的技法织成,其不仅强度胜过刺绣,而且成品没有底料和图案的分割,整幅作品浑然天成。王嘉良的祖先、身为清廷缂丝匠师的王新亭曾为慈禧太后缂织了“八仙庆寿”袍料和霞帔。王新亭的儿子王锦亭擅长绘画,也专为清宫缂制观赏艺术品。为了躲避战乱,王新亭举家从北方搬到了苏州,并以缂丝技艺造福于后代。其子王锦亭有三个儿子,都为缂丝传人。其中,次子王茂仙14岁随父学艺,成为当地缂丝产业的主要生产组织者和技艺传承人。 王嘉良是王茂仙唯一的儿子。他自小学艺,9岁上机操梭,从此一辈子与缂丝机相守,研究发展出了许多精湛的工艺技术。
破解皇家织造工艺
据介绍,此次仿制的是明神宗所穿的“衮服”。衮服是皇帝龙袍中的一种,是皇帝祭天地、宗庙时与衮冕配套使用。据历史记载,当时制作这件衮服的真品花费了13年时间。其龙身均为翠绿色,由孔雀翠羽织成。整件衮服华丽夺目,十分珍贵。此次仿制的“衮服”以黄色为主,配以蓝、绿、白、红等色彩点缀。龙袍图案众多,共有寿字200多个、字符均为金线织成,龙袍图案中还有蝙蝠200多只、如意纹200多个,寓意“福寿万代”,前襟和后背有12条团龙。整体图案精美,色泽华丽夺目,具有典型的明代宫廷特点。
为了高度仿真,12条龙图案全部由孔雀翠羽线组成,而非一般金线。这就给仿制工作带来相当大的困难。王嘉良介绍说,原理上必须把孔雀羽毛纺线般细细密密地捻进去再进行加工。同时为了使龙袍整体质感更加细腻,等同于真品,平常1厘米宽的“径”大概27根线左右,而这次却要翻几倍。另外,主体腾龙图案也不在同一平面,需要高低参差,立现立体感。这些都是他很少碰到的困难,为了破解这400年前万历皇帝的衮服织造工艺、王嘉良派儿子7次赶赴北京,研究龙袍织造方法,最终将难题一一破解。他的大儿媳日夜赶制,已经成功完成了4副局部样稿,获得北京专家肯定。王嘉良介绍,考虑自己年事已高,这件作品将由家族中5人联手制作,虽然这样,但仍需花费一年时间。目前,备料、试机等准备工作已经启动,预计本月中旬将全面开工。 (木目 王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