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上周六发布的《2008银行理财产品评价报告》称,汇丰、花旗、恒生、东亚、光大和招商等6家中、外资银行因理财产品的运作信息严重缺乏透明度登上了报告的“黑名单”。
报告指出,在信用类和利率类产品方面,光大银行和招商银行信息不明产品合计占全部不明产品的3/4,尤其是光大银行,其不明产品占到本行产品的77.59%。
外资银行在信息披露方面存在的问题则更为严重。在人民币和外币的股票产品中,外资银行的不明产品占其全部产品的比重分别高达78.6%和32.9%,远高于中资银行的水准。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理财评价与设计团队”负责人、结构金融研究室主任殷剑峰说,原定评价的人民币产品在中资银行是970支,外资银行70支,外币产品中资产品是101支,外资银行是110支。但是,实际评价的产品都要低于这个评价的产品。原因就在于部分产品它的基础资产不清楚,结构不清楚。
殷剑峰表示,投资者有权清楚理财产品的投资方向,一旦出现意外,投资者也应和基民一样享有提前赎回的权利。但是,目前我国在理财产品的信息披露方面仍缺乏明确政策规定。
事实上,很多理财产品――尤其是挂钩海外市场的理财产品,不但结构复杂,其收益情况也常常不能及时获得,很多投资者经常是到了最后的结算日才发现投资收益为零。
就人民币境外股票产品而言,2007年出现负超额收益的有6只,其中,花旗银行的产品――2007年“挂钩5个股票组合的正数优异表现”人民币1年期结构性投资账户,因其超额收益率低至-3.01%而居投资价值最差产品的榜首,该产品评价所以如此负面,并非主要因境外股市下跌,而是因为存在严重的结构设计问题。其他银行的产品虽然平均来看有正的超额收益率,但其中不乏结构设计不当、投资价值极低的产品,例如,东亚银行的“东亚"聚圆宝"投资产品-系列2”,其超额收益只有-1.14%。如果按照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进行分类,我们发现,超额收益为负值的产品在中资银行该类产品的占比为17.24%,而在外资银行则只有8.33%。
在其他类型的理财产品中,中外资银行也都有较多产品出现超额收益率为负值的情况。例如,招商银行的产品――“金葵花”-金属系列之“锌锌”向荣美元理财计划,超额收益率为-1.48%,实际收益率为0;花旗银行的“涨跌双赢型”美元1.5年期产品,其超额收益率仅为-2.065%;华侨银行发行的美元汇率产品则出现较多问题,如“双利宝”3个月美元保本理财产品、“聚宝利”6个月汇率区间外保本结构型存款产品等,超额收益率均为负值,实际得到的收益率都只有0.5%,远低于相同期限的美元存款利率。
报告认为,2007年连接境外股票的产品表现较差。原因一方面在于基础资产市场(境外股票市场)受次贷危机影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另一方面则在于银行产品的结构存在问题。尤其是外资银行,其许多产品结构设计极其复杂,但投资价值却不敢令人恭维。
殷剑峰说,报告用期望收益率和超额收益率来衡量一种理财产品的投资价值。超额收益率是期望收益率与同期限同币种存款利率之差。超额收益率越高越好,如果小于零,则表明该理财产品还不如银行存款,基本没有什么投资价值。
中国银监会业务创新监管协作部主任李伏安表示,理财产品的最后收益高低,不管是跟存款利率还是跟大市比,一定有一个平均水平,在平均水平之上算盈利,低于平均水平算亏本,不可能所有人都在平均水平之上。市场上不可能不出现零收益、负收益的理财产品。
李伏安提出,最关键的不是有没有出现零收益、负收益的理财产品,而是营造一个公平交易环境,即金融机构有义务向投资者全面客观地讲解产品和提示风险,投资者自己也要有承担风险的意识。(京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