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曹洪欣在会上说,中医简、便、验、廉的诊疗手段,能够有效地解决健康需求不断增加、诊疗技术飞速发展与医疗保健费用不断增长的矛盾,他建议把中医药发展纳入国家战略,全面落实“中西医并重”的方针。网友这方面也有不少真知灼见。
网友“nie”:加强中医药知识产权和产业保护刻不容缓。一方面,国内一些人士不了解中医药,要取消中医;另一方面,国外某些国家却在无偿使用着我们的中医药知识产权和文化遗产,发展本国的医药产业,甚至还想鹊巢鸠占,抢先申遗。我在此建议:成立专门的中医药培训认证权威机构,确保中医药的研发、炮制、使用有一定之规;对一些古方、验方要申请知识产权保护或文化遗产保护,对一些药品要申请原产地保护;中医药需要和现代科技融合,但又必须保留自身特色;中药认证必须有自己的一套体系,不能完全按西医的标准执行,不能削足适履。
网友“甘肃小陈”:卫生部只管医院不管中医,中医药管理局只管中医不管医院,中医能发展吗?政出多门也许是中医难发展的根源。另外,中医院校的学生把80%的精力都放在英语考级和学习西医上了,毕业后真正懂中医和读过中医经典的寥寥无几,因此中医要有中医的特殊教育方式。
网友“守望国粹”:中医是一个开放的学科,因此一个人的天赋很重要,要从根本上改变中医的地位必须从源头抓起,在我看来,师带徒是中医传承最切合的模式,毕竟中医的个人发挥余地太大。
网友“捍卫中医捍卫科学”:对中医高等教育,我的思路如下:一、现有的中医教学模式虽以西医内容偏多,但可保留,将来学生走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方向。二、开办中医传承专业,教授纯中医知识。三、开办中医和各民族医药学结合专业,使中医吸收各民族医药学的精华。加强以辨证为主线的中医医案的编写,反对硬套西医病名丧失中医特色的中医研究模式。中医之所以被淡化,中医基础知识的科普教育不够是罪魁祸首。为了民族,中医科普必须进入中小学课堂。
网友“徐正奇”:中医教育是不是可以考虑从娃娃抓起?可以搞专本连读,甚至可以从小学毕业生中有目的地选拔培养。中医这门东方科学要发展,如果没有国家政策的扶持,迟早会被淹没于经济浪潮之中,那时你我将如何面对祖先?
(本报记者 熊 建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