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在改善民生方面的执著探索,赢得了百姓的赞许和掌声,也使整座城市流淌着脉脉温情。
廊坊解决民生问题的诀窍何在?
“用最"笨"的方法解决最"难"的问题”、“没有什么高招、妙招,只是把政府该做的事儿踏踏实实地做实做好”、“改善民生要有百姓视角”……在采访中,廊坊人时常这样作答。
这些话看似平常,但却是解决民生问题的有效方法。
用最“笨”的办法解决最“难”的问题
廊坊市固安县知子营乡东礼村党支部书记王树勋,在家门口赶上了个“大场面”。2007年11月30日知子营乡水厂投产那天,廊坊市四大班子领导及全市10个县(市、区)的行政一把手,全部亲临现场观摩。
固安县投资2621万元建设的知子营、东湾水厂,一下子解决了78个村街的57000多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可王树勋还是有些不明白:一个乡的水厂竣工,怎么会吸引那么多的市、县领导?
其实,这些干部并不是专程来贺喜的,而是在廊坊市委、市政府的统一安排下特意来“取经”的。
用抓项目的办法抓民生工作的落实,组织全市性的项目拉练观摩活动,已成为廊坊市推动民生改善的一大“法宝”。
一项工程一项工程看,一项工程一项工程评。连续3年,廊坊市每年都要开展几次这样的拉练观摩活动,让各级各部门对照点评。在观摩现场,后进看到了差距,鼓足了干劲;先进感到了压力,明确了方向。
观摩拉练后的工作进展如何?民生工程的效果百姓是否满意?从2006年起,每到年底,廊坊市都将全市性的改善民生工程完成情况在《廊坊日报》上进行公示,并公布举报电话,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在日前进行的2007年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情况公示中,哪户残疾人家是什么情况,是否为其改建了新房,入住与否等情况一清二楚,容不得半点虚假。
廊坊市市长王爱民说:“检查督导是个笨办法,但如果真用就真管用。”
最“笨”的办法还真就解决了最“难”的问题。2007年,廊坊市投入4990万元改造农村中小学危房6万多平方米,涉及175所学校;改造农村公路498公里,初步建立起农村公路养护长效机制,广大村民出行难逐渐成为历史;全市先后建成7座联村集中供水水厂,298个村街、24.91万人喝上“放心水”……来自廊坊市各部门的统计数字显示,2007年政府向广大群众承诺办理的18件为民实事,件件都得到了落实。
记者感言
解决民生问题没有捷径可走,没有技巧可寻,最“笨”的也是最管用的办法,就是认认真真、老老实实解决问题。问题不解决,道理讲得再大,老百姓也不爱听。只有实实在在解决问题,老百姓才会心服口服。
民生工程充分尊重民意
近一段时间,廊坊大剧院建筑设计方案市民评选活动,成为廊坊市民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
廊坊大剧院建设工程是廊坊市“十大城市建设工程”之一,于2007年7月正式启动,目前已进入方案设计评审阶段。为广泛吸取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确保把大剧院建成一个既具有时代感、前瞻性,又具有实用功能的文化基础设施标志性建筑,廊坊市文化局从1月6日开始,举办了廊坊大剧院建筑设计方案市民评选活动,并在时代广场设置了现场投票点。
据负责该项活动的文化局工作人员王刚介绍,廊坊市民十分关心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也十分珍惜表达自己意见和建议的机会,活动期间仅现场投票就收到上万张,报纸投票目前正在统计整理中。市民评选出的结果,经专家审议整合后公布。
在民生问题上广泛听取民声、集中民智,是廊坊市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每年,该市都通过实事征集办公室向社会征集百姓最关心的10件实事。
日前,廊坊市民政局还组织开展了民生问题的社会问卷调查活动,调查范围涉及全市10个县(市、区)的5000名被调查人员,共分析总结出医疗救助、住房、就业、人畜饮水安全、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等十多类百姓最关心的民生问题。而这些将成为日后政府工作关注的重中之重。
问计于民,让政府了解民意,让百姓知晓政情,已成为廊坊市解决民生问题的一剂"良方"。
记者感言
民生工程是关心民生、改善民生、保障民生的实实在在的行动,必须尊民意重民愿。只有多听取群众的意见,才能避免盲目决策和仓促上马。对于收集来的民声民意,是真听、真信、真纳,还是做表面文章,摆个姿态,是能否正确对待和解决民生问题的试金石。如果只管"问计"而不"纳计",敷衍了事,也必将失信于民。
一道民生考题用多种解法作答
从2005年起,廊坊市在农村全面实施了医疗惠民、义务教育"控辍保学"、村村通油路、人畜饮水安全、社会保障和五保对象集中供养"六项工程"。
城市和农村的具体情况差别很大,因此,解决民生难题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廊坊市委、市政府鼓励各地各部门因地制宜,寻找适合各自情况的解决之道。
在为孤儿建立爱心家园时,固安县将爱心家园建在了敬老院,为的是"老少在一块互相是个伴,也便于孩子的教育和成长"。而三河市在解决这一问题上,采取的则是在大多数孩子集中就读的学校对面单独租赁了一座小楼,目的就是为了方便孩子上学。
在解决人畜饮水安全问题上,固安县就探索出单村供水、联村供水、城乡统一供水三种模式。每个村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号入座,"照方抓药"即可。到2009年,全县351个村街、31万人的饮水问题将全面得到解决。
在启动农村"六项工程"之初,廊坊市没有给各县(市、区)划定步调一致的统一时间表,而是采取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的办法,取得成熟经验后再进行推广。在试点的选择上,他们不是选取那些经济实力较强的地方,而是选择那些经济实力较弱、解决民生难题任务相应较重的县(市、区)。廊坊市主要领导的理由是:这些试点如果都能搞成,其他地方就没有理由搞不成了。
记者感言
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各级各部门的真抓实干。只有从实际出发,把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政策与本地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创造出有本地特点、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才能办好、办实群众关心的每一件事。实践证明,廊坊市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不搞"一刀切"的做法,是解决民生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
本报记者 李连印 孙占稳 解丽达 杨倩
精品栏目推介
· 杨柳青
· 燕赵论坛
· 纵横谈
· 一线写真
· 世说新语
· 明星传真
· 名家
· 直笔春秋
· 心灵独白
多媒体数字报纸
快速阅读 全屏阅读 下载阅读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服务条款 广告业务 实习申请 网上投稿 新闻热线 友情链接
河北新闻网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copycenter 2000-2007河北新闻网常年法律顾问:河北得正律师事务所李海峰 郝斌 虚假报道 有偿新闻 低俗之风 不良广告等问题 举报电话:88631166冀ICP证030017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