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把住价格上涨的“阀门”
——代表委员控制CPI上涨“硬招”建言录(下)
除了增加供给、抑制不合理需求以外,代表、委员们还对群众关心的控制价格上涨的政策、措施以及机制进行了热议、探讨,并结合实际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很强的建议。
女委员遭到“围攻”———部门与行业垄断利益不得人心
在3月7日举行的政协小组讨论会上,身为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副院长的曹淑敏刚说了句“手机通话费不是高收费”,便立刻引起了现场一片哗然,认为手机通话费过高的其他委员马上“群起而攻之”。
曹淑敏解释说,“不高是与经济发展水平相比”,立刻就有人反唇相讥“不科学,应该与收入水平相比”。曹淑敏说了句“漫游费下降了63%”,立即就有委员称“那是因为原来的收费太高”。
曹淑敏委员的发言屡屡被打断。宋南平委员直指“部门利益”、“部门垄断”、“暴利部门”,现场一片赞同。
这些委员反对的不是曹淑敏本人,而是她背后的部门和行业垄断利益。
价格怎么说涨就涨了?煤要涨价,电要涨价,水要涨价,气要涨价,银行收费项目一个接着一个。有的涨了还想涨,收了还想收,却不肯公布真实的成本。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行业涨价多是通过价格听证会实现的。
针对市场上的乱涨价、乱收费行为,代表、委员们赞同有关部门加强监管,及时依法打击。像国家发改委查处“世界拉面协会中国分会”及相关企业涉嫌相互串通、操纵方便面市场价格,天津整治超市向供应商乱收费等,都是得民心之举。
代表、委员们还对市场物价稳定提出了许多好建议、好办法。
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郑祖康建议,成立CPI监测委员会,研究预测国内外物价变化,最终给出未来三个月、六个月的CPI预报,便于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来自重庆流通领域的全国人大代表王晓琳认为,应尽快建立统筹全国的重要生活必需品市场调控机制,提高政府调控市场的能力。“盐水捞饭”还要吃下去吗———有钱就要加大对困难群体的补助
“现在,有的贫困家庭孩子一星期吃不了一顿猪肉,有时候就给一点豆腐,有豆腐就不错了,有些就是盐水捞饭,长期下去这对孩子们身体发育会有影响的。”全国人大代表、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王守初说起这件事声情并茂。“现在免除了学杂费,校舍也漂亮了,读书的孩子多了,但是他们的健康还比较成问题,尤其是贫困县的孩子。有些九岁的孩子,发育却像六岁的孩子一样。有种说法叫"一杯奶强壮一个民族",我们能不能用豆浆?或者让孩子们每餐有一点猪肉吃?”
王守初建议补贴农村学生的伙食标准。“能不能政府出一点,慈善机构出一点,有的单位帮助一些,社会人士帮一点,把这件事情当成一个重要工作来做,使孩子们的身体素质有所提高?现在不是没有钱,是有钱往哪儿用的问题。”
据民政部负责人3月9日介绍,截至2007年底,全国2777个涉农县(市、区)已全部实施了农村低保制度,农村低保对象已达1572.5万户、3451.9万人,全国农村低保资金支出104.1亿元,比上一年增加了148%,平均低保标准为每人每年840元,平均补助水平为每人每月37元。
然而,郑祖康等委员认为,在物价上涨的背景下,对困难群体仅保吃饭不是长久之计,要加大补助力度,使他们能够有机会发展,这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为了缓解CPI上升对困难群体生活的影响,代表、委员们纷纷建议加大对低收入家庭的补贴力度。
春节前,大葱涨到近10元/公斤,全国政协委员、民建陕西省委副主委、西安市政协副主席于小文在菜市场转了一圈,硬是没舍得买。“咱都舍不得买,那些低保户、困难群体怎么办?”
这次参加两会,于小文将一份建议给低收入群体发放动态物价补贴的提案交给了大会,她建议按CPI上涨幅度及时调整各类困难补贴,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而享受物价补贴的人群,除了低保人群,也应把因下岗失业、患重大疾病、受灾害影响等因素造成生活特困的职工和农民包括在内。
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更具体地提出建议,对社会保障对象及低收入者应按CPI指数的变动调整对其补贴。
另一方面,也有代表、委员谈到,在物价上涨的背景下,政府相关部门也要从政策层面上采取措施,减少物价对中低收入人群的影响。
比如在一片涨价声中,今年1月,广东省有关领导宣布,由于广东电网效益可观,政府准备降低电价,居民用电平均每度可降低1分钱,工业用电每度可降低2至3分钱。3月6日,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副市长吉林明确表示,牵涉到中低收入人群的公交低票价是一个长期的政策,不会改变。今年,北京也暂不实行阶梯水价。
代表、委员们期待,有更多的地方政府采取这样的政策,早日实现CPI控制目标,把不断上涨的物价降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