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一位离休的抗日老兵办起了“永春苗圃”
20多年植下25万株树苗
本报延安讯(记者 冯强)在延安,有一家离退休老人开办的苗圃,在这个苗圃存在的20多年里,苗圃为延安提供了近25万株树苗。
1977年,延安市林业局一名叫阎万选的干部离休了。这个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兵,实在不能适应离休后的安逸生活,他瞅准了延安市区光秃秃的山,于是决定去种树。阎万选背上水壶,提着馒头,在市区的三座山上挖了万余个树坑。但坑挖好了,却没有树苗。于是,阎万选开始四处找树苗,之后开始种植柏树苗。
阎万选种树的故事感动了不少人,其中也包括如今80岁的王玉民。王玉民说:“后来,老人选定了王家坪革命旧址的一处15亩大的空地,那原来是个革命旧址,曾被洪水冲过,我们把石头搬走,就将它变成了苗圃。1986年,阎万选给它起了个名字——‘永春苗圃’。”
阎万选因病去世后,王玉民被推选为“永春苗圃”的负责人,他就带领17名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人继续干了下去。
王玉民说大家干活时带着食物和水,“育苗、锄草、翻地,大家驾轻就熟,也不觉得累,都把苗圃的工作当成是交流和锻炼的地方,身体好的多干些,弱的就多歇会儿。”
一株柏树苗长到80厘米高时,就能移栽到其他地方了。王玉民介绍说,最初,树苗全部免费赠送,谁要都可以去拿,“但这种状况不能长久,最终大家决定以苗养苗”。渐渐地,延安市区三座山上、学校内、院落里都有了“永春苗圃”的树苗。20多年来,老人们为延安提供了近25万株树苗。
随着时间流逝,在苗圃种树的老人陆续有人离世,树也渐渐少了。不久前,位于王家坪的苗圃被政府重新纳入革命旧址的保护范围,“没有年轻人来接我们的班,苗圃因此停办了。”尽管苗圃停办了,但王玉民说:“看着城市中越来越多的绿色,心里高兴,那里面就有我们苗圃的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