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 进入论坛手机读报
尽管在公交车上让座只是个“抬臀之劳”的小事,但北京将每月22日定为“让座日”的举动还是在各地引起不小反响。记者在街头随机采访发现,很多市民建议将这一活动“移植”太原。
据报道,北京市交通委、市运输局联合发起的“让座日”活动,将每月22日定为“让座日”,今年2月22日正式启动。活动期间发放爱心卡,卡上存有乘客让座记录,经常让座的乘客,有机会获得奖励。另外,还将公开曝光批评拒绝为老弱病残孕乘客让座的市民。
就“是否会为老弱病残孕乘客让座”这一问题,记者随机采访的九成市民给出了肯定答案,只有两三位市民态度模棱两可。多数市民表示,“不让座”反映出人际关系的淡漠和疏离,也反映出传统美德的缺失。完全可以通过大力提倡给老弱病残孕乘客让座,来促进传统美德的回归。
正在21路公交车站等车的张大姐对设立“让座日”极为赞成。她告诉记者,自己每天坐公交车上下班,一般看到有老人上车,总是有人会站起来让座。但也有一些年轻人屁股沉沉的,硬是那么稳稳地坐着。有的还故意把眼睛望向窗外,看着就让人生气!开公交车的李师傅说“看到有老弱病残孕乘客上来,他们都会动员其他乘客给让座,大多数乘客还是挺不错的。作为我们司机来说,一年365天,每天都应该是让座日,但通过这么一天固定、突出一下,能创造出一种氛围也挺好。”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让座是一件小事,但能反映出一个人乃至一个城市的文明素质。很多市民建议,应该学习北京的做法,改变目前让座行为的自发状态、盲目状态,通过一种制度、仪式或规矩加以突出、推广。
对“让座日”不大热衷的陆小姐则表示,让不让座应该是自己的事。她说“以前我也经常给抱小孩的还有老人让座,可是有的人你给他让了座位,连句"谢谢"也没有。当然,让座位不是为了一句谢谢的话,但心里还是很不舒服。”
看来,让不让座不是个单靠 “规定”“奖励”或是“曝光”能解决的事,因为让座问题并不是一个孤立现象,而与社会物质文明程度、公民个人的道德意识密切相关。就此,更多的人希望“让座日”活动能成为一个教育载体,督促人们积极让座;同时对被让座者也是一个教育,提醒他们学会说“谢谢”,或者给个灿烂的微笑。这需要政府倡导,需要“细水长流、润物无声”的教育提醒,同时还须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事业,缓解公共交通资源的紧张,需要你、我、他,大家共同的努力。
本报记者芦燕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