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贺明
天津作为我国北方多旱地区,几乎每年都受到蝗虫的威胁和侵害,同时也是内蒙古地区草原蝗灾向南迁飞的危害地。每到蝗虫暴发期,许多芦苇滩涂地区和农田都要遭受严重的蝗灾危害,造成农业的减产和减收。
化学农药防治破坏生态环境,不利于对蝗虫天敌的保护,甚至还会造成对人类生存的危害;生物农药防治前景好,但它作用慢、易释灭,良好的蝗虫物种蛋白资源被毒性灭杀,妨碍了这一自然生物种质的有效利用。
光电机械捕集蝗虫技术的应用,可大规模、无毒、无害化捕集蝗虫,既能防治蝗虫灾害的发生,又能使这一自然生物种质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蝗虫食用遍及世界各国,并且历史悠久。在我国,蝗虫的营养价值近年更是得到重视,研究表明:中华剑角蝗、短额负蝗、中华稻蝗等蝗虫鲜重蛋白质含量高达26%,干体蛋白高达66%至85%,富含18种氨基酸,其中人体所需的8种氨基酸占总量的36%,作为食用的动物性蛋白营养源具有明显优势。随着我国养殖业和畜牧业对蛋白质饲料需求的大量增加,中华稻蝗粉、草原土蝗粉替代进口鱼粉在饲养家禽上的应用得到进一步研究,具备成本低、效益高的效果。因此,蝗虫资源的大规模无害化捕集成为一个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蝗虫是一种变温喜温性昆虫,它的活动常常受到当时气温的支配。蝗虫在太阳光的初照下,会调节体位使体温在较短时间内升高,每升高1℃其新陈代谢速度就增加9.6%,蝗虫在气温从15℃到25℃的范围内取食旺盛,并在19℃至25℃时进行跳跃、飞翔、交尾、产卵等活动。另外,蝗虫能够辨别风向与异动,特别是优势种成虫具备骚动迁移的习性,这就为蝗虫行为的光电效应热诱导和机械化捕集提供了依据。
1、光电机械捕集蝗虫技术的应用
光电诱导蝗虫捕集技术与装备技术经济指标:
静态设施型。①光电诱导方式:中心连续辐射;②光电诱导功率:可见光300瓦,红外光500瓦;③收集风机:200瓦;④辐射区面积:202×π平方米;⑤网袋/皿槽每次捕蝗量:100公斤;⑥捕蝗率:80%;⑦异地移动方式:拖拉机拖动。
背负悬挂型。①光电诱导功率:可见光300瓦,红外光500瓦;②辐射区面积:4×50平方米;③光电诱导时间(提前量):不小于1分钟;④辅助风量:不小于100立方米/分钟;⑤单机行走捕集幅宽:4米;⑥作业效率:3公顷/小时;⑦捕蝗率:80%;⑧燃油消耗:1.5公斤/公顷。
2、技术运用及前景
光电诱导蝗虫捕集技术的实施,关键问题就是如何利用蝗虫生物活性的光谱效应诱导来激发蝗虫的活动行为,从而借助机械机构的作用来实现蝗虫的诱导捕集。蝗虫是一种直翘目昆虫,具有喜温的生活习性,它的活动常常受到当时气温的支配。当提供外界光电因素诱发时,便会调节蝗虫体温促使体内的生物活性增加和活动速率加快,达到蝗虫趋向光电诱导中心的聚集,实现捕集效率的提高。
3、预期效益分析
光电诱导蝗虫捕集机的研制成功,将能实现蝗虫大规模无害化的捕集,配合每年度夏蝗和秋蝗的防治重任,将能大量减少人力和农药的投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蝗虫生物种质的资源化利用。
以悬挂型光电诱导蝗虫捕集机型为例,本机价格1万元,蝗虫重发期该机每天工作10小时,捕蝗面积为30公顷,则投入:①电能:0.8千瓦×10小时×2元/千瓦小时=16元;②燃料油:1.5公斤/公顷×3公顷/小时×10小时×3元/公斤=135元。共151元。
以平均蝗虫密度100头/平方米、7克重/100头、捕蝗率80%计,每天捕集蝗虫鲜重:30公顷×10000平方米/公顷×100头/平方米×7克/100头×80%=1680000克=1680公斤;以0.5元/公斤的价格出售给饲料加工厂,每天每机的捕蝗量可获得:1680公斤×0.5元/公斤= 840元。
扣去电能燃料消耗,可以获得689元的收入。因此,蝗虫重发期半个月的捕蝗作业,就能实现该机型设备投入的回收。
另外,若直接加工,以25%的干燥率以及95%的蝗粉率计,每天的捕蝗量可获得饲料级蝗粉:1680公斤×25%×95%=399公斤;以目前的进口饲料鱼粉平均价格5元/公斤计,蝗粉以低于鱼粉价格10%销售,则每机每天捕获的蝗虫量深加工后将转化为资金(包括成本):5元/公斤×(1-10%)×399公斤=1795.5元。
每年通过出售蝗虫及加工粉平均每亩可获收益10元,每万亩获收益10万元。
这样,在实现捕灭蝗灾的同时,还诱发了蝗虫蛋白饲料等下游相关产业的产生。
同时,蝗虫无毒无害化捕灭后减少庄稼损害或牧草损失,保证了绿色农牧业的经济发展;化学防治农药投入的大量减少,保护了害虫天敌鸟类的繁衍,也保护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并且促进蝗虫生物种质资源化的新型生态农业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