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4月,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结合纪念建党80周年专题教育,组织80多名党员脱产到“铁军”部队参观见学。几周下来,活动组织人任鲁芝如此感言:“为什么铁军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关键在铁军精神是薪火传承之源,铸魂砺志之本。
我找到了一张伟大的名片,找到了这个珍贵的答案。”
“名片”,多么巧妙的比喻。如果说那时候“铁军”尚未声名远播,那么随后借助全国媒体的强势宣传,“铁军”这张名片可谓是家喻户晓。机缘很巧,这次赴京开会的火车上,同车厢有一位乘客的儿子恰巧在“铁军”当兵,他便十分顺口和自然地以“铁军”亲属的身份与身边乘客闲聊。
“在家时,我儿子是个见血就晕的胆小鬼,可在部队上练战术,肘部和踝部都磨破了皮,鲜血渗透了厚厚的军绒衣,居然面不改色。我劝他不要这么不要命地练,你猜他咋说?一个人这么训肯定受不了,但大家都这么嗷嗷叫地练,想停都停不下来。”他的话引起旁边一位男士的共鸣:“送到"铁军"当兵送对了,几年摔打下来你儿子肯定有出息!”
他们的对话,落在我这个铁军师师长耳朵里,也落在我的心里,顿时激起阵阵自豪的涟漪。“嗷嗷叫”,那位铁军新兵的话,让我想起另一个故事中一个同样“嗷嗷叫”的新兵。20年前,铁军参加边疆保卫战,全师3个步兵团,谁都要求在第一时间投入战斗,谁也不愿意留下来当预备队。第一战伤亡500余人,很多伤员送到野战医院包扎后,转身回到前线。军长问一个新兵:“你们打得怎么样?”不识军长为何许人的小新兵嗷嗷叫:“我们团从来不打熊仗……”
这就是铁军部队的秉性:战争年代敢于刺刀见红,和平年代同样血性不改。
记得7年前的一个冬夜,铁军驻地一辆满载氰化钾的卡车不慎翻入河中,下游数十万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滂沱大雨中,由“飞夺泸定桥连”22名党员干部组成的勇士突击队,率先跳入齐腰深的冰冷河水之中。手臂成为搬运的工具,滑倒了爬起来继续干;鞋掉了光着脚跑,工具不够手代替,麻袋不够衣服兜,硬是用8个小时时间截断了一条河流。当战士拖着疲惫的身体返回营区,还没来得及脱掉满是泥浆的衣服,又接到参加集团军比武的通知。官兵们二话没说,当天下午就奔赴比武场,在8个项目中获得了5个单项第一和总评第一的好成绩。
我为今天能带领这样一支部队感到骄傲和自豪。因为这里有无数可爱可敬的战士,更有那英雄史诗般让我想来心惊落泪的片断。
记得在参加中俄联合军演期间,上级首长考虑到部队装备的某型轮式步战车不具备泛海作战的性能,要求“秋收起义团”退出两栖登陆作战阶段的演习。得知这一消息,士兵们纷纷咬破手指写下血书,说什么也要参加演习,不愿回去。望着页页血书,首长们感动了,不得不满足了他们的心愿。正式演练那天,就在两栖登陆部队开始冲锋的时候,大雨突降,大风在海面上掀起3米高的浪头,俄方一辆步战车被卷入海底——这样的浪涌,已超过轮式步战车的涉水极限。观礼台上,两军高级将领都为参演中俄官兵捏着一把汗。铁军的意志和精神又一次在危急关头迸发出来。42辆战车开足马力,在波峰浪谷间全速向前,冲上滩头阵地……
一路聊天。坐在我对面的那位旅客对在“铁军”当兵的儿子充满期望。在他看来,听到儿子入党的消息是他最乐意分享的幸福,让我十分感慨。在我们铁军有一句话:“进了铁军的门,要争做党的人”。只要在铁军服役,战士特别看重的是入伍期间能不能成为党的一员。那一刻,我不由怀念起一位离开我们7年的战士陈永龙。
他参加过国庆50周年大阅兵,知道平时训练最刻苦的是党员;参加过"98长江抗洪,知道第一个跳进水中堵决口的也是党员。纵然党员要勇挑重担、面对危险,可他还是下定决心要入党。他勤学苦练,终于成长为一名过硬的优秀士兵。然而,他却不幸患了白血病。伏在病床上,他一笔一画地写了5份入党申请书。当集团军领导到病房看望他,问他有什么心愿时,他断断续续地说:“我想生前成为党的人。”他的姐姐又是心疼又是不理解,他却说:“姐姐,你没在铁军当过兵,哪里知道铁军战士对党的感情?如果有来世,我还当铁军的兵。”一名优秀士兵生命尽头的执著追求,感动了所有人,团党委专门为此召开“特别常委会”,批准他加入党组织。
在铁军工作生活的每一天,我的心总会被这样一些故事和人物感动着。战士对党、对铁军赤诚无私的爱,让我不敢有丝毫懈怠,肩负的使命感、责任感与日俱增。在“铁军”师党委班子9名成员中,有5名曾在战场上接受过血与火的洗礼。战火硝烟早已淡远,但永远无法消除的,是战场以最真实的方式镌刻在我们心头的真理:军人生来为打仗,忘战必危,有备方能无患!
两年前,我到师里任师长的第一天,首先来到师史馆参观。尽管早就了解这支声名显赫的部队,但当我逐个仔细观看那一幅幅照片,逐个详细地探寻“铁军”的战斗历程时,还是被它在血与火、生与死中创造出的厚重历史和辉煌战绩深深地震撼了。拜访老首长时,老首长们拉着我的手,这个说:“这是个能打仗、党放心的部队,可得把它带好啊!”那个说:“党和国家随时都会用上咱,一刻不能懈怠啊!”
当天晚上我难以入睡,我一次又一次地思考着在一支英雄之师、胜利之师中担任领导,怎样才能不辱使命!我深深懂得,铁军部队之所以历经3000多场战役战斗从无败绩,除了一代又一代官兵深深的使命意识和忧患意识外,更重要的是建立在这种使命和忧患之上的超前探索和创造。
有一张名片叫“铁军”,它是打赢的代名词,它的知名度需要我们新一代铁军人拿出更加过硬的制胜本领。